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青紀游(李三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青紀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高青紀游》中國當代作家李三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高青紀游

一 明天到高青去

明天到高青去。這是參加完在淄博萬鵬大酒店舉行的首屆國際東方散文大獎賽頒獎儀式後,對7月15日採風活動的事先安排。

對於我這個來自大西北甘肅境內的行游者,來到與西部的秦隴之地相距有數千里之遙的齊魯大地,趕上農曆的初伏天,置身於這個夏季里炎熱的高溫天氣里,的確是一種很少經歷的酷暑環境下的人生體驗。

在乘坐的列車經過陝西河南境內的時候,正是白天裡天氣大熱的這段時間,路過鞏義站,曾趁着火車靠站停留的間隙,當時看到有人下車在站台上轉悠,一問乘務員,知道這裡有一點停留的時間,自己便跟着其他旅客的作派,順便步出車門,下去到站台上看了看。當自己的腳步,剛跨出車門的那一刻,撲面襲人的熱浪,使人在離開車廂的那一瞬間,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從未經歷過的烘烤般的悶熱撲面而來,包圍了你。這讓人覺得,猶如已然置身於四面圍有火爐般的熏蒸狀態。一看時間,那時正好是下午三點剛過一點鐘的時候。

經歷了一夜的行程,在到淄博的時候,因為正好是天亮以後太陽尚未出來的那段時間,所以從感覺上還覺得不是太熱。當據天氣狀況和預報信息,還有來自朋友圈內各地朋友的聊天記錄中,知道了有些地方的氣溫,竟然已在攝氏38-40多度,這樣的溫度區間,可以想見,對於地處齊魯一帶的城市而言,其悶熱的程度,足已可見一斑。與自己常年生活的甘肅一帶的西北地區相比,可以想見,這裡讓人溫熱難耐的特殊感受了。

但是人世間的事情,有時候也的確有人所不能預料的意外。這次來到齊魯大地的古齊國境內,有這樣的遇合,還真是自己的一種福分。而帶來這一福分的,就是在淄博的第一天晚上,當地降下的一場及時雨。感謝上蒼的恩賜,這場悄然而至的夜雨,帶來了第二天裡去高青採風時,讓人覺得舒適可人的天氣和溫熱。

二 在去高青慢城的路上

按照這次活動的行程和安排,7月15日早晨起來梳洗完畢,在7點半這段時間裡,大家在下榻的萬鵬大酒店二樓餐廳吃過自助餐,便乘坐兩輛大客車從住地出發。在主辦單位和當地宣傳文聯單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路沿着高速公路,出淄博市區,經垣台縣境內,直抵位於黃河南岸的高青慢城向北而去。

在路上,當地作家和書法家閻夫之與老家來自高青的當地實驗中學畢玉芝老師,給在座的作家詩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他們以主人和東道主的身份,讓我們在前往高青慢城的途中,感受到一種來自山東朋友的熱情好客與豪爽大氣。閻夫之和我的第一次見面,是在東方散文雜誌社於2016年10月里組織的夫之杯文學筆會上。中等身材,虎頭虎腦的臉盤,加上他那副健壯結實的體魄,還有那顯得有點厚實和嚴肅的面孔,活脫脫一幅羅漢體態的山東文人氣度。那次的採風活動中,我很幸運,得以收藏一幅由他書寫的斗方墨寶,內容是「冰清玉潔」四個字。儘管我本人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沒有花費時間去練習,也缺失這方面的稟賦,但對書畫和相關的藝術理論,平時在閱讀上還是有所涉獵的和關注的。正因為這樣,自己對書畫家們的作品,還有他們作品裡表現出來的特殊的技法和氣韻風格,還是持一種比較挑剔和苛求的選擇的。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不用說是品鑑吧,但第一眼看去,就覺得那是屬於有師門有法度且融入了自己的風格的,其筆墨和章法間,更不乏有一種淡淡的天然意趣和禪味撲面而來。總之覺得他就是那種自己喜歡和欣賞的這一類書畫家。這次在去高青的車上,他的幽默風趣,以及表現出來的組織協調能力,讓人對他有了一種不同於曲江樓觀之行中,溫文儒雅文縐縐的再認知。他在這次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幹練和熱情,那種認真負責不厭其煩清點人數操心等人上車的主人翁精神,不由地讓人對他產生一種油然而出的感謝與敬意之情。

與我們在同一個車裡的畢玉芝老師,她的婆家和娘家,就在位於黃河之濱的高青縣。她是早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的高級語文老師,現在山東當地一所實驗中學任教。她也是一位在文學創作方面頗有建樹的作家,去前出版的散文作品集《那根誘人的紅頭繩》,就是她以自己的心血,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文學筆觸,對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與歷史和現實生活素材的優美記錄。從她高挑的身材和豪爽熱情的性格,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北方女性形象。通過她如數家珍般的深情介紹,讓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作家詩人們,對高青慢城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輪廓和印象。

在自己的印象中,關於高青的一點最早認知,是源自憨仲先生的一篇寫高青之行的遊記文章《高青之慢》。但稱高青為慢城,對於慢的理解,在自己此前的思緒里,卻總是懷有一點不得其解的疑惑之情的。因為稱一個地方的某個城為慢城,在我所經歷的記憶里,在自己,的確還是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見之文字。在聽了碧玉(畢玉芝)老師的一番解說,加上這次去當地的兩天採風活動與生活體驗,對高青之慢,才有了一種發端於切身感受的內心體悟。躬行其處,行游期間,對這裡的一切,也算得上是獲得了於讀書神遊之外的身臨其境之美,幾許得其妙要的神到之思。

稱高青為慢城,這得益於當地所處黃河之濱的優美自然環境,還有被稱為天鵝湖溫泉濕地的天然生態景觀。這裡位居黃河南岸,擁有依託黃河濕地的原生態自然風光。作為古齊國最早的都城和封地所在,這裡有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儲備了地處黃河下遊河畔沉沙濕地的原生態天然景觀,也為當地豐富的鳥類棲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早在2015年,在地方政府立足當地經濟發展,充分開發當地潛在的資源優勢,促進旅遊文化發展的思路引領下,這裡的一切,便隨着時代大潮的助力,涌動起一派勃然盎揚的生機與活力。以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蓑衣樊為依託,推出了以體驗鄉村田園生活和風景觀光為主題的旅遊品牌項目。在這裡,人們可以感受和領略到,一種不同於現代化城市生活中,繁華與喧囂所帶來的快節奏與緊張和忙碌,獲得一種可以使自身與大自然身心相融的鄉土田園享受,一種別樣的農耕文化與傳統生活之美。正是在追求這樣的閒適與生活節奏的意義上,高青慢城,便被賦予了一種蘊含着悠遊從容,閒適自然而又舒放胸臆的怡情樂性的慢節奏內涵。高青之慢,就是把自身從當下的城市快節奏生活狀態下游離出來,投身到大自然中來,得以使自己的身心獲得一種調適和舒放,與這裡的鄉土田園氣息和自然景觀物我相依的享受與美感體驗。

在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追求個人休閒和心情舒暢的生活觀念下,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對於長期生活在城市高樓大廈和繁華與喧囂環境裡的現代人,畢竟是一種難得的身心放牧機會。高青慢城,高青之慢,其中慢的寓意,即是指一種休閒的生活狀態,它有別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由於工作和生活上的繁忙而呈現的緊張與快節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忙碌和心累,閒適和慢節奏,這就是慢生活 的應有之義。

據碧玉老師講,高青慢城是在山東打造和出現的第二個慢城,而這樣的慢城,在全國範圍,就目前可知,也只有三家。高青慢城打造和推出的「慢餐」和民宿體驗,這讓我在頭腦里,突然想起了城市生活中時可見到的快餐這樣的字眼。她還談到,作為一種新的生活體驗,慢城對區域內車速的行駛要求,也限定在時速25公里這樣的速度。人們去了慢城,可以從容地住下來,按照自己的意願,可以到黃河岸邊欣賞黃河風情,去當地的大蘆湖一帶漫步賞光,也可以去附近的文物古玩市場和民俗體驗館,隨意逛游購物,還能夠去白鷺洲,鳥島,萬畝荷塘和千乘湖等處,欣賞當地的人文景觀和生態美景。不僅如此,去天鵝湖溫泉濕地的溫泉景觀,還可以享受到泡溫泉的生活體驗。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讓我們體會到了關於慢城之慢的一點真諦。

三 蓑衣水鄉--蓑衣樊村,

在河之洲里有歷史的影子

我們乘坐的大巴客車,沿着濟青高速公路向北行駛50多公里,便來到這次高青之行的住宿地蓑衣樊村。這裡地處黃河南岸高青縣境內的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一處三面環水,鳥語花香的田園水鄉,也是天鵝湖溫泉國際慢城濕地公園的中心。一路所見,車窗外的十里荷塘,還有穿行而過的水道,在眼前展現出一派不是江南卻宛如江南的水鄉景象。因為馬上要到達目的地了,大家從一路歡聲笑語的熱烈氣氛中回過神來,這時候都已經在隨時準備着做好下車的心思,就待車輛停下來,便打開車門下去。就在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車外觀看窗外景觀的這個時候,坐在後面窗口邊的一位女作家突然對鄰座的朋友說,快看快看,這個老人從水溝里摸了一條魚,好大呀!經她這一說,大家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車窗外路邊的一條水渠,只見這條沿着公路和田埂延伸的水道,正好位於通向蓑衣樊村的丁字路口一側,在兩邊是雜草和蘆葦茂盛生長的一派景象,就在對面的溝渠邊,有一位當地的老人,挽着手臂和褲腿,手裡的一條肥魚大概有近一尺來長,在搖頭擺尾,一副掙扎着想要擺脫出手的架勢。這不由人在頭腦里浮想起十里荷香,蟹香魚肥這樣詩意的字眼。

車前不遠處的路口,豎立着一個標誌性的村標路牌,沿着從上到下的一行仿宋體紅色大字,醒目地提醒過路的人們,沿着路口右轉向前行,就是通向中國蓑衣水鄉-蓑衣樊村的鄉間道路!

看着路邊整飭而大面積的荷塘,在上午9點到10點這段時間的陽光映照下,流溢出一派猶如淡煙薄霧般籠罩的氣息,眼前鋪展在荷塘里的荷葉,清新而又不乏碧青嫩綠的生機,時不時可見的幾朵潔白色蓮花,在荷葉密集的一片綠意間,翹首綻放,這不由讓人生髮出古人筆底曾經描寫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意,親身體會和感受到一種置身水鄉仙境的美麗鄉村畫面。在荷塘外圍的堤壩地埂間,時不時有幾株柳樹的影子稀疏散布其間,還有遠處的一排排挺拔而茁壯的白楊樹,裝點和佇望着眼前的塘面,看到眼前的一切,聯想到蓑衣水鄉,蓑衣樊村這樣的村名,仿佛步入了一葉扁舟,煙雨迷濛的江南這樣的一種水鄉仙境 。這實在是一種難得而又讓人覺得喜愛有加的美麗風光。

到了住宿地,車輛在蓑衣客棧附近一側的路邊停了下來,大家就在村子裡的一個路口下了車。從位於村子邊角的一處造型別致的標誌牌碑,知道了,我們這次來高青採風筆會的住宿地叫中國蓑衣水鄉-蓑衣樊村,這是一處蓑衣水鄉原生濕地度假村。關於樊村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明末清初年間,有一樊姓人士定居,以編制蓑衣而聞名,後來就把這個村子取名叫蓑衣樊。蓑衣是當地的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與頭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當作一種避雨的用物。在過去,蓑衣曾經是當地農民家庭必備的物品。隨着時代的變遷,它因為已經失去了現實的實用功能而在人們的視野里逐漸消跡。但在村莊的名稱里,卻保留和承載了這段歷史,並向時下的人們,訴說着這裡曾經一度流逝和經歷的鄉村記憶,還有那過去歲月里不曾湮沒的悠久歷史和故事。

從這個村子所在的位置來看,這裡地處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東部,是黃河南岸的大蘆湖自然保護區中心地帶。而據此前碧玉老師的解說,高青縣這裡,原來是隸屬於濱州市管轄的。因為境內靠近黃河,濕地面積廣闊有萬餘畝,湖泊星羅棋布,原生態的蘆葦滿地,荷葉連天,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白鷺等各種水鳥和其他禽類繁衍棲息的風光地帶。自然生態在黃河濕地這樣的環境下,特別適宜於高青大米和各種淡水魚類的養育和種植。這裡獨特的自然生態和宜人的氣候條件,為蓑衣水鄉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自然風光。

在歷史上,高青這裡迷人的地域風光,就引起了當時文人墨客的關注和讚譽。這有清代詩人、禮部尚書羅國俊的一首《過大蘆湖》詩作為憑:「密雲陰濃白鳥飛,水天一片繞柴扉。何人識得湖中樂,稻花飄香魚正肥」。從他的詩作的文字描繪中,我們可以解讀和品味到,展現在字裡行間的一種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水鄉仙境般的鄉村畫面。

歷史的步伐,在挖掘和開發旅遊文化資源,以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大潮下,讓這裡的一切,涌動和展現出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美好前景。高青慢城的出現,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脈搏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強化地方文化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着黃河濕地獨特的良好自然生態,整合這裡作為齊國故都和姜太公封地的悠久歷史的太公文化,國酒文化、溫泉文化,黃河文化、以及田橫與八百壯士不見秦帝為主題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黑牛文化,農耕文化等富於地方特色的地域資源,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這樣的時代主題文章,便應運而生。這也成為當地政府着力打造在河之洲黃河人家和高青文旅的品牌產業。在淄博市,高青以古齊國最早的故都所在,是一個由山東省財政直管的縣,也是唯一納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區縣。作為一個新的經濟開發項目區,美麗的高青,藏在深閨人知的高青,正在以它不為人所知的天生麗質,一旦走到人們的面前,便以它特有的慢城氣質,煥發出讓人耳目一些新的姿態和光彩。 [1]

作者簡介

李三祥,自號嶓冢山人,甘肅天水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