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教我學寫詩(何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老師教我學寫詩》是中國當代作家何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高老師教我學寫詩
我平生愛好文學,只是家在農村,生活拮据,沒有什麼書籍可供閱讀。生產隊有幾張報紙看,就是我最奢侈的讀書生活了。我像一隻久渴的羔羊遇到了一坑積水,不分清濁,探頭暢飲。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嗜好,凡是能收集到的報紙都要仔細閱讀,連廣告也不放過。特別是報紙上的文學副刊,不只看,還要朗誦,好文章都能背下來。《人民日報》的「大地」、《文匯報》的「筆會」、《內蒙古日報》的「北國風光」和《烏蘭察布日報》的「大青山」都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近年來,各類報紙都上了電子版,網上還有文學網站,如《東方散文》、《鐵匠》和《作家在線》等,讀起來方便多了。我每天吃罷早飯,倒一杯清茶,坐在電腦前大飽眼福。
詩的字裡行間,流露着高老師對農村巨變的欣喜之情。憑我對他的了解,這首詩從主題上看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的讚歌。但深入分析就可發現,律詩抒發了他熱愛故土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高老師十餘年前從涼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崗位退下來,現居住呼和浩特市。他一直對古詩詞情有獨鍾,聽說退休後,更是傾心鑽研,很有造詣。想不到在《內蒙古日報》上拜讀到他的大作。
高老師屬典型的「老三屆」,古城豐鎮第一中學的高才生。是「文化大革命」打破他的「北大」夢,他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回到家鄉參加生產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幾年後,上了涼城縣辦的簡師班。畢業後回到後營中學當了一名語文教師。這顯然是大才小用,可他沒有絲毫怨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把自己的才華全部傾注到培養父老鄉親子女身上。他學識淵博,教學嚴謹,教風民主,上他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有幸成為他的學生,聆聽他的諄諄教誨,接受他的傳道解惑,受益終生。
那是一九七O年深秋周五下午的兩節作文課,課前他作了安排,學習內蒙古自治區試用教材語文課本上的新詩《九大頌》,並練寫新詩。上課鈴響過後,他健步登上講台。簡單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況後,范讀起課文。「毛主席登上九大主席台,祖國山河紅霞飛……毛主席登上九大主席台,身後緊跟林副統帥……」讀着讀着變調了,白晰的臉龐漸漸漲紅,一雙劍眉抖動起來,順手將課本摔到講桌上。喘着粗氣憤憤地說:「這叫什麼詩,順口溜都算不上!讓毛主席他老人家聽到非氣炸肺不可。」我們這些學生對詩詞知識一無所知,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個嚇得爬在桌子上大氣不敢出。他用目光掃視了教室一圈後竟朗聲大笑。語調平緩下來,說:「同學們,老師失態了。我不是生你們的氣,抬起頭來,我給大家講講詩詞吧!」他把課本和教案推到一邊,拿起粉筆揮手在黑板上寫下「詩詞講座」四個字,就開講了。雖然是即興講解,可在我的記憶里那是最精彩的兩節課。
他侃侃而談,簡略地介紹了詩詞的概況後,從詩歌的演變過程講起。古歌謠、詩經、楚辭、漢樂賦、魏晉古詩、唐詩、宋詞、元曲、自由體詩一線穿下後,又講了詩詞的章法。從《詩經》的賦、比、興手法到騷體、兩漢五言、歌行體雜詩、沈宋律詩;從詩詞的押韻、對粘、對仗到節奏。又引用劉勰《文心雕龍》的話「詩言志」,具體講述了詩詞直接間接抒發感情的兩種形式。列舉了大量的詩壇名人:屈原、陶淵明、王勃、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三蘇、辛棄疾、李清照、龔自珍……他隨口吟出的名句我至今還記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死,二者兼可拋」……
最終他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到毛澤東詩詞講解上。他那充滿激情的朗誦、深入透徹的分析,讓我們這些農家孩子如聽天籟之音。他講課的姿勢神態至今仍清楚地出現在我的眼前:他口中朗誦着詞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修長的身體向前傾去,左手上舉伸出五指,又用右手逐一撥回。很有毛澤東主席在延安魯藝大禮堂講話的風度;他目光炯炯,神情自若,提高聲調連問幾句:「誰是風流人物?」我們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大眼瞪小眼,不知從何答起。他見狀後只是微微一笑,又勢如破竹般從口中誦出詞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大家還是沒能從他的朗誦中找出答案。啟發式教學對於我們這些文學「白痴」是無濟於事的,他只好自己作答:「那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熱血青年,充滿革命豪情,有着愛國思想,胸懷遠大抱負,他們就是風流人物。就是這些中華民族的脊樑,拋頭顱灑熱血,帶領全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敗了外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你們大家才能坐在教室里安心讀書。我們一定要以『風流人物』為榜樣,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雖然經受了五年多時間的觸及靈魂的文化大革命的戰鬥洗禮,又有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的革命鬥爭經歷,可是除了能唱幾支毛主席語錄歌、跳幾曲忠字舞、喊幾句「打倒某某」口號外,心靈深處仍是一片空白,他的話激起我滿腔的愛國熱情,心中萌生了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念頭。兩節課一晃而過,中間上下課鈴聲我們都沒聽到。接下來,我們紛紛動起手來,班裡出現寫詩熱。我不知苦思冥想多久,才扭捏出幾句,拿給他看。「大紅公雞抖翅翅叫,公社社員問聲毛主席好」,「山藥開花結蛋蛋,學習《毛選》搞批判」,他看後不置可否。好象對我又好象自語:「寫詩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什麼農民詩人、什麼工農兵賽詩會,全是胡扯。要是有幾首唐詩講就好了。」那時的中小學課本是由自治區毛澤東思想教材編寫組審定編寫的,不充許老師越雷池半步。這一點高老師更清楚,可他竟敢冒着丟「飯碗」的危險帶領我們闖入禁區,估計是讓那首「四不像」《九大頌》氣懵了,是正氣的力量掙脫理智的桎梏,干出來的一件最漂亮的「愚蠢」事吧!
意想不到的好事又來了。第二學期春季開學後,新編教材安排了一個古文單元。有《馮宛貞》、《方臘起義》、《粵各鄉居民告英夷書》、《賣炭翁》幾篇故詩文。高老師可樂壞了,把《賣炭翁》安排在開學第一節語文課上。鈴聲響過,他滿面春風,健步登上講台。我們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開課了,他先簡略地介紹了唐詩發展的四個階段。初唐「四傑」,盛唐山水邊塞詩派,中唐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詩人、晚唐的小「李杜」。又詳細介紹了白居易的生平,重點強調了他諷喻詩的社會意義。《觀刈麥》、《秦中吟》,《長恨歌》,《瑟琶行》就是那時進入我記憶里的。接着,他又范讀起課文。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我時至今天聽到的最有水平的詩歌朗誦。高老師神情並茂、字正腔圓、充滿激情的朗誦深深打動了我們。當他讀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時,聲音低迴,臉色陰沉。我儘管知識淺薄,不識唐史,但覺得仿佛自己就是那個賣炭的老翁,「滿面煙火色」,十指墨黑,衣衫破爛,步履艱難,置身於冰天雪地的嚴冬。北風凜冽,雪花紛飛,全身僵直仍心懷希望,驅趕老牛拉着裝滿木炭的破車行進在滿是冰雪的官道上。後來,聽了「國嘴」趙忠祥的朗誦,總覺得缺些什麼,遠遠比不上高老師朗誦的有神韻。
就是那節課,我明白了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的區別,押韻、對粘、對仗、節奏在詩作中的具體運用,正確把握意象對於理解詩詞主題的作用。一節課將要結束時,他不無惋惜地說:「白居易的《賣炭翁》是古體詩,要是再有王維、王浩然等人的幾首近體詩講講就好了!你們大家對唐詩也有個初步了解。」最後他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忙着作詩,要用心多讀些詩。常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可惜離開他後,升學、工作、成家、生活諸原因,讓我無睱顧及老師的話,現在想來真有點後悔。
今年春季開學走下講台,王美文校長看我有些寫作基礎,把我拉進由涼城縣文聯主席李煥娥組織的寫作群里。自此,我每天一有時間就打開手機,進入微群。談詩論道,別有洞天,覺得進入生活的新層面。群里大多是涼城文學界知名人士,還有幾個很熟悉,如戴明雲、白潔、王珍。讀着他們優秀的詩作,我的手也痒痒,學着寫起來。還好,有高老師教的那點基礎,能湊合幾句,可越寫越覺得沒有底氣。這時,在群里看到了「佛與魔」微友曬出的發表於內蒙古詩詞學會信息平台的優秀詩作。打開後,竟有高士英老師的一首步韻詩。
作者簡介
何方,原名宋福恆。男,1956年生,內蒙涼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