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允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允權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高允權(?~953年),延州(今陝西延安市)人。祖父高懷遷,本郡牙將。懷遷生二子,長曰萬興,次曰萬金,在後樑和後唐時任延州節度使,卒於鎮。

生平簡介

被擁立為帥

高允權雖出身將門,但不會武藝,早年為義州(今宜川縣 )主簿,後任膚施縣(今延安市)縣令,為下級文官。後晉開運末(946),高允權時來運轉。一天,延州士兵乘契丹侵犯後晉之機發動兵變,奪取西邊州城(今清涼山故城)。延州刺史周密傖促中守東城(今尹家溝後山高奴故城)。「延州有東、西二城,其中間以深澗。」這是《舊五代史·周書·高允權傳》中的話。 當契丹侵入中原進犯汴京時,延州兵亂,進攻周密。周密固守東城。叛兵群龍無首,便把罷官賦閒在家的高允權從睡夢中拉出來擁立為帥,代理延州刺史。高允權便率眾與周密相拒數日。其時後晉將亡,河東漢王劉知遠派供奉官陳光德宣撫河西,高允權抓住機會,派李彬送降表到太原,歸附劉知遠,周密只得棄東城而去。

殺盡劉景巖全家

後漢高祖劉知遠遂派遣使臣加封高允權為檢校太傅,仍正授旄鉞。高祖入汴(今河南省開封市),高允權屢修朝奉。後漢隱帝劉承祐即位後(948—950在位),又加封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的高級官階稱號。高允權與夏州(治今靖邊縣 )党項羌李彝興不和,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 李守貞叛變,聯結李彝興為援。當朝廷用兵夏州,逼近延州時,高允權上章論理,李彝興為自己辯解,相互攻擊,據理而爭,朝廷下詔調解。 太子太師劉景巖是高允權妻之祖父,退老住延州。家中良田甲第,僮僕很多。党項司家族在延州近郊畜牧,劉景巖常與之往來。高允權恐為後患,便誣陷其謀反,殺盡劉景巖全家,沒收其全部家產。朝廷不予甄別,加封高允權檢校太師。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又加贈高允權侍中,仍襲舊職原爵。廣順三年(953)春,高允權死於延州。

結束了高氏家族的統治

高允權死後,其子高紹基秘不發喪,擅主軍政大權,謀襲父職,受到延州觀察判官李彬的反對。高紹基殘忍殺害李彬,並囚其家人,反誣李彬謀反叛亂被殊。周太祖郭威察明真相後,派靖難軍節度使、府州知州折從阮屯兵延州,又命供奉官張懷貞領中央禁軍進駐鄜延,迫使高紹基交出延州軍政大權,從此結束了高氏家族自後梁開平三年(909)至後周廣順三年(953),歷梁、唐、晉、漢、週五朝,在延州長達四十餘年的統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