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丘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地處鎮平縣西北部,東接老莊鎮,東南接石佛寺鎮,西南鄰盧醫鎮,西北鄰內鄉縣馬山口鎮,北鄰南召縣喬端鎮,東北接二龍鄉,鎮人民政府距鎮平縣城5千米 ,總面積171.69平方千米 。

民國三十七年5月,高丘鎮設高丘區政府;1998年12月,撤鄉建鎮 ;截至2018年末,高丘鎮有戶籍人口63095人 ;截至2020年6月,高丘鎮下轄2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靳坡村 。

2011年,高丘鎮財政總收入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 ;2018年,高丘鎮有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1]

目錄

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高丘鎮設高丘區政府。

1958年8月,成立高丘公社。

1958年,興修高丘水庫時,遷到現在政府所在地。

1983年12月,改鄉。

1998年12月,撤鄉建鎮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高丘鎮下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建陽社區、靳坡村、唐溝村、崔崗村、先師廟村、孫灣村、徐溝村、鳳翅山村、徐營村、付寨村、李溝村、丁張營村、野雞脖村、陳營村、門崗村、谷營村、喬溝村、家河村、史崗村、韓營村、拐溝村、姚片河村、劉墳村、四山村、上河村、青山村、響水村、黑虎廟村、菊花場村、周盤村 。

截至2020年6月,高丘鎮下轄29個行政村:靳坡村、韓營村、史崗村、家河村、喬溝村、谷營村、門崗村、陳營村、野雞脖村、徐營村、鳳翅山村、付寨村、李溝村、丁張營村、孫灣村、徐溝村、先師廟村、崔崗村、唐溝村、四山村、青山村、響水河村、上河村、拐溝村、姚片河村、劉墳村、黑虎廟村、菊花場村、周盤村 ;鎮人民政府駐靳坡村 。[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丘鎮地處鎮平縣西北部,東接老莊鎮,東南接石佛寺鎮,西南鄰盧醫鎮,西北鄰內鄉縣馬山口鎮,北鄰南召縣喬端鎮,東北接二龍鄉,鎮人民政府距鎮平縣城5千米 ,總面積171.69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高丘鎮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嶺環抱,山脈連綿,溝壑縱橫。南部地處丘陵,岡巒起伏,其中有3條崗嶺自西北向東南延伸,主要山峰有金華山、房山、老虎山、花果山、唐佛山等,其中最高山峰老虎山,海拔1553米 。

氣候

高丘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7.5℃,平均氣溫年較差22.7℃,最大日較差22.7℃,生長期年平均218天,無霜期年平均230天,最長達268天,最短為21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13.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0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01.4天,降水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

水文

高丘鎮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嚴陵河、黑虎廟河,其中嚴陵河源於尖頂山南麓,流經四山、劉墳、上河、門崗、丁張營、先師廟等8個行政村,在先師廟行政村所轄的閻坪自然村出境,向南流向盧醫鎮,境內長約17千米,黑虎廟河流經黑虎廟行政村,向西流入內鄉縣境 。

自然災害

高丘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地震、低溫,旱災多發生在每年3-6月,洪澇多發生在7-9月,較為嚴重的災害發生在1987年7月8-9日,連降暴雨,雨量達180毫米,山洪暴發,河溝橫溢,沖毀土地764畝,房屋倒塌389間,糧食減產50.7萬千克,2000年4月29日發生4.7級地震,並持續發生18次餘震,受災人口6萬人,受傷11人,重傷2人,倒塌房屋296間,2010年7月,暴雨晝夜不停連下16天,全鎮300多間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洪水淹沒,損失嚴重 。

自然資源

高丘鎮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墨、麥飯石、大理石、石灰石、礦泉水等,其中石墨儲量10億噸,主要藥材有杜仲、山萸肉、山楂、連翹、血參等百種之多,特產有杜仲、柿子、板栗、核桃、香菇、黑木耳 。

2011年,高丘鎮有耕地面積5.6萬畝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高丘鎮轄區總人口601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146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2382人,總人口中,男性31564人,占52.5%;女性28586人,占47.5%;14歲以下4168人,占6.9%,15-64歲47645人,占79.2%;65歲以上8337人,占13.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9.3%;有回、蒙古、藏、彝4個少數民族,共405人,占0.7%,其中回族32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9% 。

截至2017年,高丘鎮56346人 。

截至2018年末,高丘鎮有戶籍人口63095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高丘鎮財政總收入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 。

2018年,高丘鎮有工業企業16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

農業

2011年,高丘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0.95畝,農業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8550噸,人均478千克,其中小麥14515噸,玉米1201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花生、小辣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羊飼養量3.3萬隻,年末存欄1.4萬隻;牛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家禽飼養量45萬羽,上市家禽25萬羽,生產肉類1902噸,禽蛋937噸;畜牧業總產值62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3%,累計造林6.1萬畝,其中防護林3500畝,經濟林57860畝,林木覆蓋率57%,大型農業機械236台(輛) 。

工業

2011年,高丘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3%,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

商貿

2011年末,高丘鎮有商業網點382個,職工1032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 。

金融

2011年末,高丘鎮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8億元,比上年增長8%;人均儲蓄4651元;各項貸款餘額1.93萬元,比上年增長6.5%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高丘鎮有幼兒園(所)10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220人;小學20所,在校生900人,專任教師6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50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高丘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08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10人,經營管理人才26人,技能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2400人 。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高丘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9個,藏書10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0人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高丘鎮有鎮衛生院1家;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7張,專業衛生人員6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96萬人,參合率100% 。

社會保障

2011年,高丘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58戶,人數3571人,支出308.2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87元,比上年增長10.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3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3人;農村醫療救濟180人次,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5萬元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高丘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42件,征訂報紙5000份、期刊4000冊,業務收入80萬元,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4600戶;移動電話用戶1.2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7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寬帶接入用戶700戶,比上年增加1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20萬元 。

給排水

2011年末,高丘鎮鎮區有自來水站1座,鋪設幹線水管26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高丘鎮有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電壓器60台,總容量60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3千米,用電負荷160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 。

道路

2011年末,高丘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8千米 。

交通運輸

2011年,高丘鎮有客運總量8.6萬人次,貨運總量658萬噸,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44.7千米,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6條,公交運營車輛15輛;其中汽車15輛;有各種出租車50台,每天通過本鎮的班車10餘班次,日客運量500人次 。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高丘鎮,原有兩座較高橋樑,得名高橋,後稱高丘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丘鎮有民間舞蹈《九蓮燈》又名《對花燈》,流傳於大陳營村,由該村中醫陳布澤(1782-1852年)所創,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