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骨草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駁骨草鏽病
症狀
病菌侵入葉片後,初期出現針頭凸起小點,漸擴大為圓形病斑,直徑3~15毫米,中間黃褐色至褐色,邊緣有一明顯黃色環帶;病部葉面凹,葉背隆起,常幾個病斑連結成斑塊,使葉片變形,扭曲,黃化乾枯。感病的葉背產生近輪狀排列的褐紅色和黑褐色的粉狀物。
病原
發生規律
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冬孢子在病葉上越冬,借風、雨傳播,在廣州3—12月均可發生,4—6月和秋末冬初發病較重,密植,通風不良、陽光不足、濕度過大的植株發病重。[1]
分布與危害
受害葉片引起早期脫落。
防治方法
冬末結合修剪,摘除病葉,集中燒毀,把初侵染源壓到最低限度。另外,可用多菌靈噴施。
化學防治:建議用20%國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濕粉劑(國光黑殺)2000-2500倍,25%國光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用2次,間隔12-15天。 注意:使用唑類藥劑防治鏽病時,幼嫩花木及草坪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間隔期。不可加量和縮短間隔期使用,以免發生矮化效果。[2]
參考文獻
- ↑ 黑葉小駁骨品質識報告-原植物形態特徵微信
- ↑ 小駁骨草按摩膏效果好不好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