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筧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齒筧菜 |
基本信息
【漢語拼音】: ma chi xian
【藥材拉丁名】: Herba Potulacae Olerace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Portulaca oleracea L.
【科屬分類】: 馬齒莧科
【出處】: 《中華本草》
【性味】酸,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味辛,寒,無毒。
③《本草經疏》:味辛苦,氣寒,無毒。
【歸經】:入大腸,肝、脾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陽、陽明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涼血藥 。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涼血止痢;除濕 通淋。
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痕癧。
用於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常配黃連、木香。 內服或搗汁外敷,治癰腫。 亦用於便血、子宮出血,有止血作用。
【主治】: 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癧;濕癬;白禿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
不良反應及治療 。
【藥材基原】: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莖圓柱形,下部平臥,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陽面常帶淡褐紅色。葉互生或近對生;倒卵形、長圓形或匙形,長1-3cm,寬5-15mm,先端圓鈍,有時微缺,基部狹窄成短柄,上面綠色,下面暗紅色。花常3-5朵簇生於枝端;總苞片4-5枚,三角狀卵形;萼片2,對生,卵形,長寬約4cm;花瓣5,淡黃色,倒卵形,基部與萼片同生於子房上;雄蕊8-12,花葯黃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線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圓錐形,長約5mm,棕色,蓋裂。種子黑色,直徑約1mm,表面具細點。花期5-8月,果期7-10月。
【資源分布】: 分布於全國各地。
【生態環境】: 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
植物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地一般土壤都可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季4月播種,在整好土地上,開1.3m的畦,按行林距各約25cm開穴,深約5cm,施人畜糞水,種子與火灰拌勻後,勻撒穴里。
【田間管理】: 幼苗高5~6cm時勻苗、補苗,每窩留苗3~4株,並除草,追肥1次;苗高15cm時,進行第2次。7月可再扯草。追肥1次,肥料都以人畜糞水為主。
【病蟲害防治】:主要有蝸牛為害,可在早晨撒鮮石灰防治。
【採收和儲藏】: 8~ 9月割取全草,洗淨泥土,揀去雜質,再用開水稍燙(煮)一下或蒸,上氣後,取出曬或炕干;亦可鮮用。
【藥用部位 】: 全草。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全草多皺縮捲曲成團。莖圓柱形,長10-25cm,直徑1-3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有明顯扭曲的縱溝紋。葉易破碎或脫落,完整葉片倒卵形,綠褐色,長1-2.5cm,寬0.5-l.5cm,先端純平或微缺,全緣。花少見,黃色,生於枝端。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帽狀蓋裂,內含多數黑色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而帶粘性。以株小、質嫩、整齊少碎、葉多、青綠色、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寬闊,外側為1-3列厚角組織,皮層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0μm,有時可見澱粉粒及細小的棱狀結晶;維管束外韌型,8-20個排列成環,束間形成層明顯;髓部細胞中亦含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徵】:
綠色,味酸。①葉上表皮細胞表面觀,細胞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常波狀彎曲;角質層紋理明顯,氣孔平軸式。葉肉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7-37μm。②澱粉粒較少,單粒類圓形,直徑5-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層紋不明顯;復粒少見,由2-3分粒組成。③種皮細胞碎片深棕紅色,表面觀細胞呈多角星狀,有多數小突起。④果皮石細胞大多成群,長梭形或長方形,壁較薄,亦有類圓形,壁較厚。尚可見有果皮薄壁性大形網孔細胞。另有莖表皮細胞、導管、花粉粒、果皮表皮細胞等。
【理化鑑別 】:
(1)取本品粉末2g,加5%鹽酸乙醇溶液15ml,加熱回流10min,趁熱過濾。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min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新配製的重氮化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檢查香豆精) 。
(2)取本品粉末10g,加蒸餾水100ml,並用甲酸調PH至3-4 ,冷浸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蒸發皿中置水浴中濃縮至約10ml,濾過,濾液備用。取濾液數滴置比色板上,加1%鐵氰化鉀水溶液1-2滴,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溶液變綠並出現藍色沉澱。(用去甲腎上腺素0.2%水溶液及多巴水溶液做對照,結果相同) 。
(3)薄層色譜 取上述濾液點樣用。並以0.2%去甲腎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對照。點樣在硅膠G(青島)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開,展距13cm。噴0.2%茚三酮乙醇溶液,噴後置紅外燈下烘烤約10nmin,顯色,樣品斑點顯淡紫色。兩種對照標準品初顯紫紅色,久置後現淡棕色。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
和多量鉀鹽(包括硝酸鉀、氯化鉀、硫酸鉀和其他鉀鹽)。還含多巴(dopa),多巴胺(dopamine),甜菜素(betanidin),異甜菜素(isobetanidin),甜菜式(betanin),異甜菜甙(isobetanin),草酸(oxa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穀氨酸
(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以及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等。另據報道全草顯生物鹼,香豆精,黃酮,強心甙和蒽甙的反應。並含大量的聚ω3不飽和脂肪酸(ω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6]。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