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鞍山鎮是伊通滿族自治縣北部的傳統建制大鎮之一,歷史悠久,明代就有滿、漢族定居從事農牧業,是滿族文化主要發祥地之一。
概況
馬鞍山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北部。面積14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鞍街,距縣城13千米。伊(通)范(家屯)公路過境。
沿革
早為滿族故鄉,雍正六年從關內移民來此開發。民國時為伊丹保馬鞍山甲,偽滿統治時為東尖山子村公所,馬安山區……1956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6年,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鎮政府駐馬鞍街,轄馬鞍、東風、友聯、紅旗、前進、新發、合作、幸福、富強、新農、街里、崗陽、北崗子、三棵樹、陳家崗子、天德合、鐵爐17個行政村和4個居委會。
地理
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中北部13公里處,幅員面積149平方公里,東北部與長春市朝陽區接壤。境內有連綿的大黑山主峰,著名火山--馬安山,俗稱「七星落地」之一。一九八三年撤鄉建鎮,全鎮地勢北高南低,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平原占全鎮面積的70%,山地、丘陵占30%,耕地面積6912公頃,屬於主要農業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農業成為全縣商品糧大鎮,糧食總產超億斤。
行政區劃
馬鞍山鎮街道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3500人,幾年來經過城鎮科學規劃,標準化建設,鎮容鎮貌煥然一新。現有13個行政村,32128口人,有滿、漢、回、朝、蒙等8個民族。2所初級中學、11所小學、1個中心校,衛生機構齊全。
所轄13個行政村,78個自然屯,1個街道。13個村分別為東風村、北崗子村、友聯村、馬鞍村、前進村、街里村、新發村、鐵爐村、幸福村、崗陽村、新風村、新農村、富強村。[1]
產業資源
馬鞍山鎮屬於半山區,在吸引投資開發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礦產資源有硫鐵、硅灰石、花崗岩、膨潤土、石油、天然礦泉水等金屬、非金屬,儲量豐富,具有永久和大規模開採價值。 大黑山脈荒山開發,發展林果業前景可觀,旅遊業風景區有等待進一步開發。 土質肥沃,面積廣闊,氣候宜人,無霜期長適於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如玉米、水稻)且遠離城區,人口密度小,工業開發不怕污染。 我鎮農業在2008年被省委評為優勝單位。2008年,全鎮農業糧食產量達到7200噸,農業產值達 1.1億元,全鎮戶均出售商品糧10噸。 在全縣乃至全省人均貢獻糧食水平較高。家庭養殖業收入6000萬元,戶均養牛1.5頭,養禽100隻,勞務產業收入6000萬元,第三產業收入1.2億元,全鎮GDP 實現3.5億元,人均GDP實現1.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100元,財政稅收達到145萬元。馬鞍山蓮花山莊風光美麗,具有旅遊開發價值。
農業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馬鞍山鎮交通
伊范公路、馬莫公路從馬鞍山鎮穿境而過,鎮距長四高速公路僅10公里,距長春40公里。鎮內村屯道路平坦、寬廣,屬於標準的縣二級公路。隨着「村村通」工程的實施,鎮村公路已全面實現硬面路標準水混路,從馬安鎮街道——前進村;白台子——幸福村;馬鞍——三聯水庫;街里——富強村;崗陽——富強村;程家屯——賈河子屯屯通;前進玉豐園屯戶戶通都已鋪設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鎮村公路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