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陸
long yan jiang

中文學名:馬陸

拉丁學名:Spirobolus bungii

門:節肢動物門

綱:多足綱

目:山蛩目

科:姜科

馬陸(millipede)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馬陸屬於無脊椎動物,多足綱,倍足亞綱,體節組成。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

馬陸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蟲是非洲巨人馬陸,可達38厘米長,身圍直徑有4厘米。身體黝黑光亮,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1]

簡介

馬陸屬於多足綱動物,全世界共有1萬多種多足綱動物,包括蜈蚣。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蟲是赤馬陸,可達30厘米長,身圍直徑有2.5厘米。身體黝黑光亮,有時還有紅色條紋,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其實,它根本沒有1000條腿。事實上,它的腳足不到200對,但這已經是一個不少的數目了。

生態分布

①馬陸在不同林地上分布有差異,其個體數量排序為:硬闊葉林(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等);蒙古櫟林;樺樹林;紅松闊葉混交林;紅松純林。由以上結果不難看出,馬陸的個體數量分布:闊葉林; 針闊混交林; 針葉林。

②馬陸數量在土壤中的垂直變化明顯。在兩落物層具有明顯的表聚性,並由表層向下銳減。兩落物層、0~5、5~10、10~5cm 土層各層中·馬陸所占的百分比分別為50%、32.7%、10.9% 、6.4%

③馬陸個體數量年內變化明顯;夏末最多,冬末最少。其中,6- 10月5個月的個體數量占全年總個體數量的79.2%。

生活習性

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馬陸(maln)(Prospirobolus)無脊椎動物,多足綱,倍足亞綱,圓馬陸科。身體分頭和軀幹土馬陸(Julusterrestris)兩部分。軀幹部能區分出短的胸部前4節和長的腹部。體長圓而稍扁,由25~100多體節組成。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幹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中國各地多有分布。

主要種類

約安巨馬陸

體長圓形,表面光滑。長約12厘米,寬約7毫米,全體由多數環節組成,從頸板到肛節,約有體節64個。頭部兩側有許多單眼,集合成2團,形似複眼。觸角1對,有毛,長約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顎各1對,小顎癒合成為顎唇。體背面黑褐色,後緣淡褐色,前緣蓋住部分淡黃色。頸板半圓形,深褐色。第2~4節為胸部,每節各有步肢1對;第5節以下為腹部,除末節外,每節有步肢2對。雄蟲在第7節上的步肢變為生殖肢。自第6背板後各體節的兩側,有臭腺孔。幼蟲環節少,足僅3對,每脫皮1次,則體節和足陸續增加。多棲於陰濕地區,食草根及腐敗的植物,觸之則蜷縮不動,並放出惡臭。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寬跗隴馬陸

身體呈圓柱形,長26-30mm,寬2.5-3.5mm。雄性略小。由20個體節組成,可分為頭、胸、腹三部,頭部有1對觸角,無眼,有側頭器;胸部由1-4休節組成,第1體節無足,第2-4體節各有步足1對;腹部由5-20體節組成,第5-18體節的後環節腹面各有2對步足,第19-20體節無足。第20體節後端有肛門,稱為肛節。側突不甚發達,側突後有臭腺。脛節與跗節癒合成的脛跗節部寬大,是此種與同屬其他種的區別點。

生態環境:棲息于山崖陰面有腐殖質的草叢中或樹陰涼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四川

粉色馬陸

最近發現的粉色馬陸(Dragon Millipede)的一個腺體能夠分泌氰化物,這是它的防禦機制。你顯然不希望靠近這種令人望而生畏的粉色動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