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永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永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61年9月
內蒙古
國籍 中國
職業 地質勘探專家

馬永生,1961年9月生,男,內蒙古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中國石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地質勘探家[2]

現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3]

人物履歷

1984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

1987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地質系;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畢業於中國地質科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就職於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先後任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揮部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綜合研究室主任,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質所海相碳酸鹽岩研究室主任等職;

1998年調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先後任油田勘探開發管理部南方海相油氣勘探項目經理部經理,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總地質師、經理,勘探分公司經理等職.

1996-1998年間他主持完成了"中國古生界碳酸鹽岩石油地質條件綜合評價及有利區塊選擇"及"南方含油氣盆地動態評價篩選"等重大科研項目,首次對中國古生界三大克拉通盆地油氣地質條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總結;

1999-2002年間他帶領完成的"四川盆地宣漢一達縣地區石炭一三疊系油氣地質綜合研究"科研項目,不但直接指導了普光氣田和毛壩氣藏的發現,取得了巨大的勘探效益,其理論和枝術研究成果經專家鑑定認為,總體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儲層預測等有關方面的研究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成果轉變了以前對該地區儲層沉積學和油氣勘探方面的許多認識,解放了許多不看好的勘探領域。該項科研成果獲中石化集團公司2004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一2005年發現了四川盆地最大整裝天然氣田一普光氣田;在南方許多勘探新領域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2015年12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2017年03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

2018年10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裁,對口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授權代表。

2019年04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9年4月22日上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受中組部領導委託,中組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馬永生同志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上述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人物榮譽

一直堅持在科研生產第一線,在深入實地科學探索16年,取得南方海相油氣複雜成藏規律性認識,提出勘探理論和方法的重大創新,成功指導深層、超深層勘探實踐,發現了建國50年以來久攻不下的海相大氣田--普光氣田,已探明儲量3561億立方米,總價值1801億元,2010預計將形成超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產能,為川氣東送工程和我國海相油氣勘探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1名),省部級一等獎4項。獲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和李四光科學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89篇。

天空中以中國石油院士命名的小行星,又多了一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近日宣布,國際編號為21029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馬永生星"。

學術成就

馬永生敬業精神強,參加工作13年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始終堅持在科研生產第一線,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思想方法,勇於探索。他作為第一、二作者發表論文80餘篇(SCI收錄9篇),作為第一作者出版專著4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三項(排名均第一)。並作為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已為國家培養出博士8名、碩士5名。2005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先後被評為中石化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和第一層次學術帶頭人。2013年入選"萬人計劃"傑出人才 。

馬永生

勘探進展

馬永生一直從事海相碳酸鹽岩油氣勘探工作。在碳酸鹽岩儲層沉積學、油氣保存和成壓模式,海相深層-超深層優質儲量預測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並指導普光氣田的發現(探明儲量356億立方米)。普光氣田開發為"川氣東送",改善川渝及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效益巨大。普光氣田發現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步之一。他還成功指導大灣、毛壩雙廟、清溪、河壩等一批氣田的新發現,並不斷擴大油氣勘探成果。

出版論著

馬永生,梅冥相,陳小兵,等,碳酸鹽岩儲層沉積學,地質出版社,1999

馬永生,等,華北盆地北部深層層序古地理與油氣地質綜合研究,地質出版社,2006

馬永生,中國海相油氣勘探,地質出版社,2007

馬永生,等,中國南方層序地層與古地理,科學出版社,2009

馬永生,等,中國南方構造-層序岩相古地理圖集,科學出版社,2009

馬永生委員: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以新優勢引領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2024-03-06 17:27 發布於:北京市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隨着2024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新質生產力」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對能源化工領域加快轉型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在近日做客人民網《高談客論》欄目時如是說。

以強大技術競爭力塑造新質生產力

「對中國石化而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個重大考題,要全力做好答卷。」馬永生委員強調。

在他看來,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每一輪技術革命都帶來經濟社會質的躍升,而且都與能源息息相關。

馬永生委員在訪談中指出,當前,科技對國家命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範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國際能源新體系的雛形正逐步形成,綠色低碳新時代的帷幕已悄然拉開。如何勇立時代潮頭?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在科技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

他表示,中國石化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強大的技術競爭力塑造新質生產力,重點從四個方面着力:

一是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國石化將繼續攻堅石油天然氣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煉油化工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努力搶占新能源、新材料這個競爭制高點,加快產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科技創新成果,以更多「國之重器」更好服務「國之大者」。

二是深入打造特色科技創新體系。中國石化將聚焦構建科技創新平台、完善攻關組織模式、探索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完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格局四個方面,加快打造特色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體系化創新能力。

三是加快建設能源化工領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創新高地。中國石化把做好人才工作作為最緊迫的工作來抓,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廣泛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實施「頭雁工程」建強戰略領軍人才方陣,實施「鑄劍工程」建強創新中堅人才方陣,實施「強基工程」建強一線骨幹人才方陣,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成為集聚能源化工領域優秀人才團結奮鬥的沃土。

四是更好發揮資本賦能作用。將聚焦產業發展需求,推進更多資源向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形成資本金融新供給。

以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應對能源轉型大勢

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馬永生委員指出,我國在能源轉型方面擁有諸多優勢。首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能源轉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國家規劃出台,在財稅金融、項目建設、電力消納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近年來,我國以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跨越式發展。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

他同時指出,我國在能源轉型方面也面臨着挑戰。「比如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瓶頸、產業鏈不完善、應用場景有待豐富等。此外,還需繼續着重解決清潔電力消納難、外送難、調峰難等問題。」

據介紹,面對能源轉型大勢,中國石化錨定「雙碳」目標、擁抱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培育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具體來看,一是持續提升油氣供應能力,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特別是推進天然氣高質量大發展;二是積極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大力發展地熱產業,積極發展光伏、風電產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數智化技術在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四是加快推動新技術突破,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推動工業轉化、迭代升級,努力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成果,特別是深入開展CCUS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和主要陣地。

馬永生委員進一步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未來產業代表着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的關鍵所在,是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是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

他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是中國石化的主攻方向,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中國石化將加強頂層設計,提前謀篇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以高端製造業的「命門」新材料產業為例,中國石化正奮力攻占高端新材料這個競爭制高點,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高性能纖維、特種橡膠與彈性體等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攻關,中國石化取得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碳纖維的重大突破,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躋身世界前列。

展望未來,馬永生委員表示,中國石化將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順應石油用途從燃料向原料轉變的趨勢,持續加強高端樹脂、高端橡膠、高性能纖維、特種精細化學品等研發生產,破解大宗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等結構性矛盾,為建設製造強國夯實「材料之基」。

視頻

馬永生院士科技成就介紹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