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外文名 Iskandar Malaysia

性 質 經濟特區

舊 稱 柔南經濟特區、

依斯干達經濟特區

啟動年月 2016年11月

管理機構

伊斯干達發展區管理局(IRDA)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英語:Iskandar Malaysia,簡稱IM)是馬來西亞政府於2006年啟動的一項大型區域性經濟發展計劃。該計劃涵蓋馬來半島南部柔佛州新山哥打丁宜笨珍等數個地區。 [1]

簡介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一共分成五個區域,分別是新山、努莎再也、西大門發展區、東大門發展區,以及士乃-士古來區,每個區域為功能不同的重點發展區域。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此前曾命名為柔南經濟特區(Wilayah Pembangunan Iskandar)及依斯干達經濟特區(Iskandar Development Region),最後正式確定的命名為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命名

此經濟特區的名稱曾經更換過,最早使用的名稱為「柔南經濟特區(Wilayah Pembangunan Iskandar,簡稱WPI)」,之後又易名「依斯干達經濟特區(Iskandar Development Region,簡稱IDR) [1] 。 最後正式確定命名馬來西亞依斯干達(英語:Iskandar Malaysia,簡稱IM)。

特區特點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於2006年7月30日成立,是馬來西亞政府於2006年啟動的一項大型區域性經濟發展計劃。此經濟特區位於馬來西亞的最南端、與新加坡僅一條海峽之隔的柔佛州,被形容為如深圳之於香港的經濟特區。這發展項目是由依斯干達區域發展局(IRDA)所管理的,以已駕崩的柔佛蘇丹依斯干達的名字來命名這計劃。

豐富的自然資源、極為優惠的引資政策、輻射整個東盟市場等一系列優勢,都意味着該經濟特區將成為企業「走出去」的極佳目的地。為增強各界對這一計劃的信心,馬來西亞政府還聘請了馬國首富郭鶴年先生作為經濟特區的顧問。

站在該經濟特區的努莎再也行政中心,從身邊一條狹窄的海峽望過去,就看到新加坡的屬地。這一區位優勢在地圖上看更為明顯:該經濟特區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依傍繁忙的馬六甲海峽國際運輸線,與新加坡僅隔一條海峽的該經濟特區,可以說與新加坡、印尼巴淡島經濟開發區一起構成了極具經濟互補性的成長三角區。

整個特區面積2217平方公里,相當於2.5個新加坡,擁有機場和港口等物流設施。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驅車到馬來西亞依斯干達需要3個小時,而到新加坡只需要50分鐘。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一共分成五個區域,分別是新山市(A區)、努莎再也(B區)、西大門發展區(C區)、東大門發展區(D區),以及士乃-士古來區(E區),每個區域為功能不同的重點發展區域。

參考來源

  1.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馬蜂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