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愉 | |
---|---|
出生 | 1395年 |
逝世 | 1447年 |
國籍 | 明朝 |
職業 | 禮部右侍郎 |
馬愉(1395—1447年),字性和,號澹軒,明代山東臨朐縣朱位村人。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人(今陝西興平) ,為伏波將軍,助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故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家」或「扶風世家」。永樂十八年(1420)以禮經奪省魁。宣德二年廷對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統元年(1436)馬愉充經筵講官,每次進講,皇上都注目傾聽,不久升任侍讀學士。正統五年(1440),英宗下詔,命馬愉等以本官入內閣,參預機務。不久,馬愉又升為禮部右侍郎。馬愉端重謹慎,為官門無私謁,從不結黨營私。待人處事均以寬厚為要旨,人稱之為忠厚長者。他曾奏言:「天下獄久者多瘐死,應派遣-到各地迅速審理,結案。」被英宗採納。一次有邊警,朝廷正要發兵,恰遇敵方使者至,朝臣們都認為應將其-關押,唯獨馬愉上奏反對:「賞善罰惡,為治之本,波及於善非法;乘人之來執之,不妥。」英宗聽後深以為然,便厚待來使。正統十二年(1447),馬愉病逝於任上,享年53歲,贈禮部尚書兼學士,諡襄敏。
目錄
人物經歷
出身
馬愉(1395—1447年),字性和,號澹軒,明代臨朐縣朱位村人。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人(今陝西興平) ,為伏波將軍,助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故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家」或「扶風世家」。馬援後世散居 各地。至宋末,有馬近者,為青州府學教授,入元,不仕。避居臨朐,遂以為家。近生珍,珍生慶,慶生天駟 ,天駟生景信,景信生士賢,士賢乃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賢,六世為儒,多以教書為業,皆有隱德,士賢更被鄉里稱為善人。
科舉
馬愉20歲中秀才,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山東鄉試第3名舉人,時年26歲。次年春,欲赴北京參加會試, 途中得病,誤期,返回。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會試,因守繼母孝,又未赴試。期間,刻苦攻讀,宣德二年(1427年)參加會試、殿試,一舉奪魁,中狀元。明清543年間,山東共出了10名狀元,馬愉是其中之一。此科主考為楊溥,副主考為曾(此字上部為"啟",下部為"水"),馬愉終生視二人為恩師。這年,馬愉33歲。此科乃為宣德皇帝登基後的首次開科,俗稱龍飛榜。歷來科考,大多考試五經,即俗說的以五經取仕。此次,宣德皇帝下詔說:「自古制科,以得人為盛,願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乃為制科取仕(制科,古代朝廷設置的臨時考試科目,始於漢代,沿至清末、較重要的制科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有博學宏詞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經濟特科;晚清還有翻譯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時有改動,制科錄取者一般都從優授予官職)。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禮樂之道,原於天地,具於人心。所以治天下,國家之大器也。蓋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於斯。故聖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獲承鴻緒,永惟海宇之廣,生齒之繁,化理之方,躬行為要。肆夙夜飭勵,恭己思道,罔敢怠寧。諸生學古有年,究於治理。夫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而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此盛治之致也。爰始行之,其事何先?樂由中出,禮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謂其本皆出於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禮樂之情能作,識禮樂之文能述,稽諸往古,疇其當之。昔者,聖人製作之盛極於虞周,況以伯夷後、夔、周公為之輔。仲尼定萬世之制,何獨取其韶冕歟。夫禮樂之效,致人心之感,則道德一而風俗同;致氣和之 應,則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車馬圖鳳凰麒麟之物畢至,亦理之所必臻歟。朕虛己圖治,冀聞至理,其悉陳之, 將親覽焉。」馬愉得題後,傾其所學,上下古今侃侃而談,洋洋二千餘言,一氣呵成。宣德皇帝覽卷大喜,親 批為第一甲第一名,即狀元。這是明代開科以來第十八名狀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狀元的人(歷來著文者,皆雲馬愉為明代江北第一名狀元,其實不然,例如早馬愉30年中狀元的韓克忠,即為山東武城人。後人不詳考,便將江北第一位以制科得狀元者為江北第一位狀元了)。
做官
馬愉中狀元後,即被授為翰林院修撰,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讓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將來為 太子老師。1435年,宣德皇帝死。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次年改元正統。馬愉被任命為經筵講官,進侍讀(正六品), 與楊溥、苗衷、高谷、曹鼐五人專門負責給小皇帝上課。馬愉等日日輪流用儒家的思想和道義,以二帝三王、周孔之道、正心修身、經綸之要為小皇帝苦口婆心地講解,小皇帝也經常賜些金銀服食一類的物品給馬愉。是年,馬愉還以會試同考官的身份參加了會試。1438年,馬愉升翰林侍講學土(從五品),1440年,奉旨人閣參與機務(即宰相。明代不設宰相一職,凡人閣者,即稱宰輔,亦即宰相。時宰輔共5人,首輔為楊士奇,另四人為楊榮、楊溥、馬愉、曹鼐,由此而知,馬愉是年為第四宰相。見《明史·卷一O九·宰輔年表》)。在古代,狀元為榮極之人,宰相為官極之人,由狀元而為宰相,歷代為數極少,由此可知馬愉在當時地位之榮耀了。
== 個人成就 ==
《明史》稱馬愉重簡默,論事務寬厚。他發現不少郡縣的糧倉失修和獄中久押不審的犯人多有獄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倉儲糧,審理冤獄,使上述狀況一時有所改變。一次邊境遭到侵犯,朝廷擬遣將率兵征討,恰逢別部使者至,許多大臣主張將其執之問罪,惟馬愉等2人持相反意見,指出「賞善罰惡,為治之本。波及於善,非法;乘人之來執之,不武」。皇帝採納馬愉的建議,以厚禮相待來使。
馬愉官居要職,但門無私謁,不媚權貴,廉潔自守。宦官王振擅權時,連五將四相都爭相巴結,惟馬愉不登其門。他一生不圖厚積,樂善好施。著有《澹軒集》8卷,收入《四庫全書》。《列卿記、弇州續藁》記載:正統(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七)中以禮部右侍郎兼學士,直內閣。工書,王世貞國[明]朝名賢遺墨有其手跡。
目錄學成就
字性和,號澹軒。臨朐(今屬山東)人。宣德二年(1427)中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宣德九年(1434)侍講史官及庶吉士37人同進文淵閣,以他為首。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再遷至侍讀學士。正統五年(1440)以侍講學士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務。尋進禮部後侍郎。在他接管文淵閣時,藏書散亂不全,他率人加以整理,擇其要書作《秘閣書目》2卷,今已佚。一說該目疑為錢溥所作,今見於《四庫提要全目》,因該書有錢溥所寫的序。一說為與楊士奇等人一起清點藏書,編成《文淵閣書目》4卷,以《千字文》字序排次,著錄圖籍7 000多部,因考訂不足,解題不免缺漏,但仍是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卒贈尚書兼學士。著有《澹軒文集》7卷。
== 逝世 ==
1445 年,馬愉為會試主考,得狀元商輅。商輅乃浙江淳安人,連中解元、會元、狀元,是明代惟一的一位連中三元者。是歲,馬愉又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正三晶)兼侍講學士。1447年古歷九月初三日,馬愉早起準備上朝,突發中風症。皇帝聞訊,急遣御醫診視。但過了3天,不治而逝,終年53歲。正統皇帝賜給御葬,並下詔曰:「講讀之臣,所以考質疑義,非專誦習而已;館閣之職,所以備資顧問,非專辭命而已。國家列官,以館閣兼講讀,往往寵以重秩,固有自來,而朕尤意向之,蓋信任之篤,委託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學賅洽、操履淳正之士則不輕畀。故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馬愉,早自賢科,榮魁多士,首擢官於史局,再遷秩於經筵。既公紀載之精亦勤,講讀之久,比參機務盜慎弗渝。顧眷遇之方殷,胡壽齡之不副?宜有顯賜,似慰朕懷。茲特贈翰林院學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咨爾冥靈,光我寵數。欽哉!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月十四日。」並循師保例賜賻萬緡(即一萬貫),派禮部尚書胡淡代表皇帝祭之,後又賜諡號襄敏。明史雲,「賜官兼職自愉始」(馬愉原為通議大夫、侍講學士、禮部右侍郎,死後賜資善大夫、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古時講官、職、階、爵等,尚書為官名,翰林學士為職名,資善大夫為階名。一般死後僅贈官,馬愉為皇帝老師,正統皇帝特旨既贈官又賜職,連同贈階,後來成為定例,故云贈官兼職自愉始,由此亦見正統皇帝對馬愉的特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