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尾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尾繡

馬尾繡
原圖鏈接  

水族馬尾繡是中國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馬尾繡的製作過程繁瑣複雜,成品古色古香,華美精緻,結實耐用。刺繡圖案古樸、典雅、抽象並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馬尾繡在三都自治縣傳承上千年,有刺繡「活化石」美譽。 [1] 2006年5月,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申報的水族馬尾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2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水族馬尾繡、批准時間: 2006年5月、非遺級別: 國家級、申報地區: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遺產類型: 民間美術、遺產編號: Ⅶ—23 。

水族馬尾繡
原圖鏈接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獨有的以馬尾作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與方法。取馬尾3—4根作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以此作為預製繡花線,然後按照傳統刺繡紋樣或剪紙紋樣,將這種預製繡花線盤繡在花紋的輪廓上,再用7彩絲線編製成的扁形彩線,添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其餘部分按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進行。一件繡品一般需要經過52道工序。採用這種工藝製作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而誇張。 這種以絲線裹馬尾製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於保養外圍絲線光澤。馬尾繡還有另一奇特之處,就是繡品上綴有銅飾。銅飾形狀做成古代錢幣的樣子,直徑只有黃豆大小,以紅線穿貼於馬尾繡片裡,如星星點點的小花,除了做裝飾外,水族還認為銅有驅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會,銅是鑄幣之物,一些朝代嚴禁民間鑄銅,而水族的馬尾繡里卻有銅飾。這又是體現馬尾有價值的一個地方。

品種分類

馬尾繡技藝
原圖鏈接  

馬尾繡的「歹結」背帶

是水族地區公認的最好背帶之一,往往要經過52道工序才能完成,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擁有馬尾繡背帶看作是否體面和富有的標誌。馬尾繡背帶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為主體圖案,由二十多塊大小不同的馬尾繡片組成,周圍邊框在彩色緞料底子上用大紅或墨綠色絲線平繡出幾何圖案,而在上部兩側為馬尾繡背帶手,下半部為背帶尾,有精美的馬尾繡圖案與主體部位相呼應,「歹結」成為通體繡花的完整藝術品。製作這樣一件「歹結」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水族中老年婦女製作「歹結」尾花,一般不用剪紙底樣,而直接在紅色或藍色緞料上用預製好的馬尾繡線盤刺繡,綜合運用結繡、平針、亂針,靈活自如,圖案美觀耐看。

「馬尾繡」背孩帶

實際上是一塊刺繡華麗的「T」形「帘子」,上端兩邊有帶,「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的突出特點就是不用剪紙圖案做底樣,只憑經驗完成。首先將兩三根馬尾合股,用白色的比馬尾毛還細的絲線(把絲線剖拆成絲來用的)纏裹成「馬尾線」,然後刺繡者憑着自己的想象,用彩色「馬尾線」在背孩帶上鑲拼成各種幾何圖案和花草鳥雀圖案骨架(圖案主要是極富彈力的牛角花、水車紋、花椒紋、回紋、斜紋、方格紋、魚骨紋),再用針穿上白線將圖案固定。最後用結線繡和螺線繡將圖案骨架填滿,謂之「補花」,再綴上閃亮發光的「金線」,於是便構成一幅結構完整、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縝密精緻、豪華富貴的美麗畫面。黑、紅、黃、白幾色對比,形成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背孩帶不僅美觀大方,而且結實耐用,是母親給女兒準備的最好嫁妝。一件馬尾繡衣服往往要耗費一個婦女數年甚至十多年時間,因此它也是衡量姑娘女紅功底的標準。

中國水族馬尾繡
原圖鏈接  

「馬尾繡」繡花鞋

是一種翹尖布鞋,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翹。製作方法是在鞋幫上先用彩色絲線刺繡成底色圖案,然後再採用馬尾繡的方法,用絲線纏馬尾,捲曲成各種幾何形圖案拼鑲在鞋幫上,然後邊緣鑲補。其工藝十分複雜,但刺繡出的圖案立體性強,精美別致,堪稱精美的工藝品。所以水族婦女也多在莊重場合或走親戚時才穿,配上豆漿印染的藍布上衣、百褶裙和銀胸飾,顯得十分典雅華貴。[1]

工藝特色

水族馬尾繡的主要產品形式有馬尾繡背帶和馬尾繡花鞋等。四川成都織繡和其他民族的刺繡技藝也用馬尾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將之用於背帶等繡品。馬尾秀流傳於水族地區的這一民間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藝術造型豐富多彩。水族刺繡技法的種類很多,有平繡、馬尾繡、空心繡、挑繡、結線繡及螺形繡等。 水族刺繡十分豐富,不同地區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獷與精細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長。刺繡工藝有挑花、繡花、補花等,針法有馬尾繡、平繡、十字、打籽、亂針刺。但總體而言,水族「馬尾繡」(有的民族也稱為釘線繡),是水族刺繡中運用較多的技法之一,也是水族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一種刺繡,其工藝精湛,立體感、藝術感強。水族生活中的很多物件都繡有「馬尾繡」,尤其婦女背小孩用的背孩帶,穿的繡花鞋,充分體現了水族「馬尾繡」的藝術價值,具有濃郁、獨特的民族風格,展現了水族婦女嫻熟的刺繡技藝。 馬尾繡工藝主要用於製作背小孩的背帶(水語稱為「歹結」)及翹尖繡花鞋(水語稱為「者結」)、女性的圍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護套等。水族馬尾繡工藝的傑作製品是馬尾繡背帶,上半部為主體部位,由二十多塊大小不同的馬尾繡片組成,以絲線在彩色鍛料底子上平繡出有嚴格數序規律的幾何圖案。下半部與主體部位相呼應,也繡有精美的馬尾繡圖案。製作一件背帶,一般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 馬尾繡工藝十分複雜,雖歷經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號基本不變。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2]

製作流程

馬尾繡鞋
原圖鏈接  

製作技藝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繁雜,一般而言,刺繡一件成品需十來道工序,耗時一月之多。在形形色色的刺繡藝術品中,馬尾繡的獨特之處在於用馬尾刺繡,依然採用古老的亂針、扎針等刺繡技法。水族馬尾繡工藝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與方法:

  1. 、先取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製繡花線。
  2. 、將這種白絲馬尾芯的繡線盤繡於傳統刺繡或剪紙紋樣的輪廓上。
  3. 、用7根彩色絲線編製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
  4. 、按照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繡出其餘部分。

製作方法

馬尾繡的製作方法是,將兩三根白線纏繞在馬尾上(白色馬尾最佳),然後用纏好的馬尾盤在已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接着在白線條的凹縫處繡、挑、補、梭各種彩色絲線,刺繡藝人憑自己的生活積累及藝術修養,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圖案。所繡的這些圖案還只是一個空心的框架,還需要由螺形繡或結線繡來填充,最後再縫上金光閃閃的金線,一共要經過52道工序才算完成。

製作工序

其製作工序繁瑣複雜,可分為六大步驟:

  1. 、製作馬尾線。即用絲線(多數以白色為主)將二至三根馬尾繞裹起來,做成馬尾線,完整的一幅背帶大約需要馬尾線20—30米。
  2. 、固定框架圖案。用一顆大針將馬尾線穿好,再用另一顆稍小的針穿上同色絲錢,一邊用穿有絲線的小針專門將圖案固定在布面,很像繪畫起初的勾勒線法。
  3. 、「填心」。用7根彩色絲線編製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
  4. 、「鑲邊」。用橙色和墨綠色絲線在四周挑成「花椒顆」的鑲邊圖案。
  5. 、訂「金錢」。在繡品空隙處訂上閃亮的小銅片以增加繡品亮度(民間有安裝銅錢狀小銅片以辟邪的說法)。
  6. 、「裝訂」。為了方便操作,便將繡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後,再用針線將它們按次序訂在一起。

六大工序完工後,一件完整的馬尾繡工藝品就做成了。黑、紅、綠、黃、白幾種顏色對比,形成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3]

歷史文化

馬尾繡的特殊意義

水族人有很深的敬孝老人和愛惜子女的傳統。體現在馬尾繡上,傳統的水族女孩穿的衣服,圍腰都是普通的平繡或其他繡法,但他們出嫁要為婆婆準備珍貴的馬尾繡尖頭鞋。水族女子生育第一個孩子時,馬尾繡背帶和馬尾繡銀佛童帽作為富貴吉祥的象徵,是外婆(或舅母)探視外甥的必備禮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嫁出後生育第一孩時,母子才能享受此殊榮。此後,娘家都不會再送馬尾繡背帶,先前送的馬尾繡背帶便一直背着孩子們長大成人。一般來說,每個水族女子一生中就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馬尾繡背帶,就算婚姻變故另嫁再生,娘家都不會再送。這樣做,一是因為馬尾繡背帶工序繁雜、價格昂貴、經久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女兒從一而終,婚姻穩固,幸福美滿。三是母親對女兒及她的孩子們的良好願望。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送去馬尾繡背帶和銀佛童帽,代表富貴吉祥,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長命百歲。[4]

相關視頻

三都水歌《馬尾繡讚歌》集合 火鳳凰

針尖上的水族馬尾繡,比浮雕更加栩栩如生

【非遺】指尖上的傳承——馬尾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