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家祠堂

 

 

 

馬家祠堂位於溧陽市別橋鎮馬家村馬家祠堂大門內。別橋馬家村馬氏家族人文歷史悠久。「一門七進士」、「叔侄兩解元」令馬家人引以為豪。「一門七進士」指馬家在明清時期出了七個進士,分別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進士馬性魯、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馬從謙(馬性魯叔伯兄弟)、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馬震章(馬性魯侄)、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馬一龍(馬性魯之子)、崇禎四年(1631)進士馬成名,還有清順治十八年(1661)一甲一名進士馬世俊、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馬受曾。「叔侄兩解元」指馬從謙、馬一龍叔侄倆分別在1528年和1531年連續兩科得中順天解元,成為一段難得的佳話。清朝開國第十位狀元馬世俊即來自別橋馬家村,其書法和詩才能被時人稱為有王右軍(王羲之)、王右丞(王維)「二右」之才,著有《馬世俊詩集》。馬一龍在溧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既是文學家、書法家、農學家,又是享有盛名的才子、孝子,當時的社會賢達。

目錄

文物歷史

2001年7月,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溧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特徵

該石系明代建造,石長1.9米,石高1.6米,石厚0.25米,一對,瑪瑙竹葉形象逼真,色澤渾厚,在江南一帶不多見。馬家祠堂原為正面五間,前後三進。馬家祠堂第二進殿堂中原有馬一龍塑像供人瞻仰,塑像頭戴道士花瓣帽,手拿雲帚,有道骨仙風,清末太平天國時被太平軍砸毀。抗日戰爭時期,馬家祠堂被日軍焚毀。近年,馬家族人集資重建了馬家祠堂(龍馬堂),長約24.3米,寬約15.5米,高為2層,2011年8月將瑪瑙竹葉依門石重新安置於祠堂門前。[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