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趙奢得姓始祖,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 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扶風郡為主要郡望,銅柱堂為主要堂號。主要分布寧夏大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

2013年,馬姓人口為1198萬人,占中國總人口1.06%,排名第17位。

姓氏源流

1、出自嬴姓

出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贏姓出現,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的紫山。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後來,馬服氏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稱馬氏。該支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逐漸遷往各地,世代相傳至今。

2、源於官位

(1)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馬質,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馬質,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位,專職掌管馬匹的徵收,並負責檢驗馬匹的質量。 在典籍《周禮•夏官•馬質》中記載:"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在馬質的後裔子孫中,把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馬質氏,後來簡化為單姓馬氏,世世代代相傳至今,也是歷史久遠古老的姓氏之一。

(2)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吏巫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巫馬,是春秋時期楚國設置的一種官位,專門負責給馬匹治病。古代,巫、醫同義,因此稱巫馬。在典籍《周禮•地官•巫馬》中記載:"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就相當於今天的獸醫。在巫馬的後裔子孫中,把先祖官職稱謂拿來作為為姓氏者,稱巫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巫氏,皆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官吏廋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廋人,全稱位馬廋人,是春秋時期由魯國開始設置的一種官位,後齊國、晉國、燕國、秦國等大國中亦設有該官職,專職掌管飼養、訓練馬匹,並負責教導軍士、官吏們如何騎馭馬匹,後位各諸侯國中軍隊中普遍擁有的官稱。在典籍《周禮•地官•廋人》中記載:"廋人,掌十二閒之政,敎以阜馬。" 在馬廋人的後裔子孫中,還有用先祖官職稱謂來為姓氏者,稱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出自兩周至秦、漢時期官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馬,傳說是由遠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設置的官稱,商王朝時期的馬正之官職,在西周時期發展改良為司馬,全稱為"夏官司馬",俗稱"大司馬",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對外的諸多軍事事務。在典籍《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記載:"司馬,謂總武事也。" 在司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於改姓

(1)出自漢朝大司徒馬矢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改姓為氏。漢朝有個大司徒叫馬宮,他本為複姓馬矢氏,後馬宮以仕學名揚,遂省文去"馬矢"中的"矢"而改單姓馬氏,其後裔子孫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兩晉之後大量司馬氏改為單姓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傳教士哈木則巴巴從西亞來到東鄉龍山(現甘肅省東鄉縣坪莊鄉哈木則嶺村)定居,並在周圍傳播伊斯蘭教教義,在哈木則巴巴的影響下,龍家山周圍先後有八坊(亦有人稱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數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蘭教,這些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逐漸融入東鄉族之中,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來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東鄉縣賈家村 賈姓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改掉了原來的姓氏而改姓馬,時至今日,賈家村已無賈姓人而只有馬姓人了。

(3)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 "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4、源於少數民族

(1)源於回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姓,回族中馬姓這麼多,主要與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皇帝賜姓,回族又不似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系,而是可以自由選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

(2)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中國東北聚集着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當今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5、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郡望

馬姓主要郡望有:扶風郡[3] 、京兆郡、臨安郡、西河郡 、廣陵郡、華陰郡、正平郡 。

堂號

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征址,勝利後,在交址立銅柱表功。到了唐朝,馬援的後裔馬總做安南都護,在原漢立銅柱的地方又立了兩根銅柱,鑄上了 唐朝的威、德,說明自己是伏波將軍的後裔。到了五代時馬希范也立了銅柱。

絳紗堂:漢校書郎中馬融,才高博洽,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餘人。他在教室里設絳紗帳,前授生徒,後設女樂。弟子都專心聽講,沒有人顧盼女樂。 此外,馬姓的主要堂號有:"扶風堂"、"駟德堂"、"回升堂"、"孝後堂"、"睇眩堂"、"唏眩堂"、"寶善堂"、"體仁堂"、"志誠堂"、"聚未堂"、"忠孝堂"、"樹德堂"、"裕本堂"、"誠忍堂"、"刻鵠堂"、"善述堂"、"書誠堂"、"敦遠堂"、"存德堂"、"文英堂"、"監茲堂"、"公明堂"、"衍慶堂"、"樂真堂"、"敦悅堂"、"靜業堂"、"藏拙堂"、"青雲堂"、"絳帳堂"、"伏波堂"等。 [1]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