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奪食記(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口奪食記》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馬口奪食記
馬兒的眼睛裡有了我的身影。我和玩伴們躡手躡腳地接近了馬兒棚。完蛋了,我們還沒有靠近馬槽便暴露了。
村裡的馬棚建在了村外。一來,這些寶貴的村財產會招來很多的蒼蠅和牛虻。看馬棚的爺爺說:「馬兒身上有好多蟲害。跳蚤呀,蜱蟲呀,鼻胃蠅呀……」我和玩伴們都不相信:「不用信他,都是騙人的。」等若干年以後,我們才知道爺爺的話都是真的。我們倍感慶幸,沒有被那麼多的蟲害感染,實在是上天的眷顧。
一隻跳蚤從我的眼前一躍而過,我吃了一驚。這些小傢伙和我們熟透了,不會出賣我們的。它極善跳躍,是動物界的跳遠跳高的冠軍。
「吃飽了,就一邊玩去。不要打擾我們的好事。」我悄悄地對跳蚤說。跳蚤會意,眨眼之間,便沒有了蹤跡。我忽然意識到,我們原來是和跳蚤一夥的。只不過,跳蚤喝的是馬兒身上的血,我們偷吃的是馬兒的口糧。五十步笑百步,一個船上的。怪不得它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呢。我們慶幸着有了新的盟友。
一隻牛虻嗡嗡地叫着,翅膀揮斬着空氣。我們害得一縮頭,歪了嘴巴,斜着看它。這玩意可是動物界的轟炸機,一個不敢招惹的主。要是不小心被它搞一口,你這十天半月將會痛不欲生。聽老人們說,這傢伙毒性大的能蟄死一頭牛,更不用說是人了,更不用說是我們這些小傢伙了。我們的心砰砰直跳,害怕得連大氣也不敢出。
那匹白馬兒瞪大了雙眼,迷惑着看到我們這些入侵者。它不僅不怕我們,還把那長長的馬兒臉伸了過來,伸到我們的臉前,使勁地嗅了嗅,打了一個很響的響鼻。我驚訝地伸過了手,捂住的它的口和鼻。後面的玩伴,也把手放在嘴邊,示意它不要出聲。馬兒兒似乎不理解人類這偉大的壯舉,但也沒有再打響鼻,而是把頭又埋進了食槽里,安靜地吃了起來。邊吃,還不忘打幾個響鼻,似乎是在警告我們這些入侵者。
我和夥伴們以手示意,那些馬兒們把頭高高地仰起,似乎是給我們騰出了陣地。我們小心地靠近了馬兒槽,把頭探了下去,去翻裡面的豆粕和黃豆。
你可能納了悶,好好的孩子,怎麼去和馬兒爭什麼嘴?您有所不知。每到了麥收和秋收的時候,或者是馬兒有生病或生產的時候,村里看馬兒的爺爺,便會和村裡的領導提前說,要給馬兒或者那個馬兒開個小灶,來提高營養或者讓它們得以休養生息。小灶就是除了正常的飼料之外,給它們加點豆粕或者煮些黃豆,拌在草料里。我和玩伴們就是來偷吃這些豆粕的黃豆的。馬口爭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看馬棚的爺爺不說,還有不讓吃的馬兒,還有馬兒之外的東西,比如牛虻之類的。
我們伸出了小手,利索地在馬槽在翻找着。豆粕是一塊一塊的。豆粕是啥?豆粕就是黃豆榨油之後剩下的東西。在黃豆榨油之後,豆粕就會被機器緊緊地擠了,盛在一個直徑大約半米的圓形器具里,再從上面把它壓得平整。等成形之後,便會被買家買走,用於餵養活物或者上地肥力。黃豆,是用大鍋煮的,等熟透了,便會用大的漏勺打出,放在乾燥處放涼。等放涼了,就可以給馬兒加料了。
相比,豆粕有一種生黃豆的味道。大人們說,豆粕不能吃多了,吃多了可能頭痛。我和玩伴自小就知道這是個好東西,可是無論我們偷吃了多少,也沒有頭痛過。長大以後,我想,這可能是大人們騙我們的。誠哉,斯言。豆粕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它營養成分,但是,吃多了會腹瀉腹脹消化不良,引發痛風,增加腎臟負擔,影響激素水平和甲狀腺功能。能我們了解了這些,已是多少年之後的事了。黃豆就是我們平日時用的黃豆,沒啥好說的。
相比之下,我們更喜歡豆粕。因來豆粕是一塊一塊的,找到一塊就可以啃食一段時間。一來是它比較大,二來是它太硬了。不像黃豆粒,儘管一粒粒地躺在馬槽里,黃黃的,胖胖的,招人喜愛。但是它個頭太小了,無論怎麼去找,也滿足不了我們的轆轆飢腸。我們迫切地需要找到它們,以迅速地補充我們體內的蛋白質等。
我們低了頭,小手不停地翻找着。找到了豆粕,便會飛快地放進口袋裡;如果找到的是黃豆,便立馬進了嘴。相較口感,黃豆是熟透的,香;豆粕還是生黃豆的味,也香。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我們挑剔,便也兼容並蓄,或直了口袋,或進了肚子,總之,是一塊兒打了包。
我們吃得正香,忽見馬兒仰了頭,我們知道,馬兒一定是知道了什麼風聲,便緊身靠在馬槽外側,儘可能地壓低了身體。動物們以外界有一種天然的敏銳的本能,能夠洞悉外界的變化或者危險。不止是馬兒,狗兒,貓兒,豬兒,牛兒,羊兒,蛇兒,雞兒,鴨兒……不勝枚舉,都有這樣特異的功能,為人類所不及。
腳步聲漸漸地近了。不明說,是爺爺給馬兒們添料來了。他左手捏着口袋的一頭,右手提着口袋的外頭,在馬槽里抖來抖去的。我聽見馬兒們愉悅地瓟着蹄子,渾身散發着特有的腥膻味。我和玩伴們一邊把腦袋貼緊了馬槽,一邊在心裡竊喜:「這不,剛才的還沒有吃完,就來了新貨。」我們在心裡摩拳擦掌,耐心等待着爺爺走遠,便可大展身口。
爺爺壓根就沒有看見我們。等爺爺走遠了,我們便一躍而起,又加入了與馬兒的爭食之中。
有時候,馬槽里確實找不出可以果腹的東西,我們便會像味道調查員一樣,尋了豆粕或者黃豆的味道,摸了進去。豆粕,我們是拾取那些砸碎了的,整個豆粕是很大的一盤,很是沉重。即使讓我們帶走,我們也沒有氣力搬得動。如果摸進去沒有砸碎的豆粕,我們便只有徒喚奈何的份了。幸福的是,黃豆還在鍋里燉着,我們等不得熟了,便自取了漏勺,從鍋里弄些出來,也不管涼和熱,便急急地往口袋裡倒。熱氣舔着我們的皮膚,我們也不嫌棄,而是感覺到了幸福的味道。這個味道,除了黃豆的香,還有說不出的繁複的層次。讓人溫暖,讓人回味,讓人沉醉。
我很納悶,自小來馬棚里和馬兒爭食已經數不清次數了,為什麼我們每次都能成功,從來沒有被發現過。等若干年以後,我重提兒時的舊事,爺爺總是笑嘻嘻地。我終於明白了。不是爺爺眼神不好,而是他壓根就不想饞極了孩子們回去的時候,肚子還是沒有一點的油水。
爺爺,是懂我們的。
追憶的文章,總給人一種附加了繁複意義的味道。我倒希望這篇小文不再如此,我只想簡單地記錄一下生活的原生態。僅此也就足夠了。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