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丁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丁廣場

圖片來自trip

馬丁廣場Martin Place)或譯馬丁巷,是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市中心步行街

介紹

馬丁廣場是悉尼的「城市心臟」。同時,作為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麥覺理銀行和其他公司的總部所在地,馬丁廣場也是商務和金融中心區。悉尼郵政總局大樓和七號電視台的新聞演播室也在此路上。馬丁廣場西起喬治街,東至麥覺理街,地下有悉尼城市鐵路馬丁廣場站

最初的「馬丁廣場」是喬治街和碧街(Pitt Street)之間的路段,1892年開通,以新南威爾士殖民地時代領導人物詹姆士·馬丁爵士(英語:James Martin)命名。詹姆士·馬丁曾三次出任殖民地總理,並曾任殖民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馬丁廣場1971年開始逐步停止車行。街道兩旁保留了眾多歷史建築,街上則有1927年建造的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澳紐軍團的戰爭紀念碑、噴泉、娛樂場地、火車站出入口和供行人休息的長椅。在午餐時間尤其吸引人流,經常遍布附近辦公室職員和騎自行車的快遞員。

歷史

今天的馬丁廣場是分段建成的。直到19世紀末,唯一接近現在街道樣子的一段是比特街至卡蘇里街(Castlereagh Street)之間的一條短街,叫作「莫爾街」。[1]比特街和喬治街之間則只有一條小巷(類似附近保存至今的天使巷(Angel Place)和霍斯金巷(Hosking Place)。1863年,現在的郵政總局大樓(General Post Office Building)在這條小巷南面開工。大樓工程分段建造,在大樓設計的正立面從向西朝向喬治街改成向北時,同時也有建議提出將小巷拓寬,成為連接莫爾街的街道。當小巷北面的部分房屋被火災燒毀後,拓寬計劃得到了需要的推力,1892年(威尼斯-意大利式的郵政總局大樓完工後一年)拓寬的街道正式開通,以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總理、首席大法官詹姆士·馬丁之名命名為「馬丁廣場」。[2]郵政總局大樓占據了當時的馬丁廣場的整個南面。

莫爾街和馬丁廣場都成為了悉尼的商務和金融中心。1913年,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當時的中央銀行)在莫爾街和比特街轉角建造了總部大樓。此後,其他銀行紛紛跟進,建造了一系列壯麗的大樓,至今仍是此處街景的重要部分。1921年,莫爾街改名,成為馬丁廣場一部分。

不久後,當時的悉尼自治市議會提出將馬丁廣場延伸至麥覺理街,但延伸計劃沿線必須拆遷的業主群起反抗,造成延伸計劃屢次延遲,直到1935年才完成,馬丁廣場達到今天看到的規模,自喬治街開始,至麥覺理街結束。

隨着馬丁廣場逐步成為了悉尼的「心臟」或「城鎮廣場」(見下文「事件」),開始有將此街改為步行街的呼籲。 改造工程從1971年到1979年逐步完成,此後整條街變為步行街。道路停止車行的時間安排一部分配合了在街道東段地下建造馬丁廣場火車站的工程需要。車站也在1979年完工啟用。

20世紀後半葉,馬丁廣場上的一部分老建築被拆除,代以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其中最出眾的是哈里·塞德勒設計的MLC中心

參考文獻

  1. Moore Street (now Martin Place). Powerhouse Museum Collection Photostream. [200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0). 
  2. Dictionary of Sydney: Martin Place.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