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英語:Sheng Kung Hui St. Christopher's Home),簡稱聖基道,是香港一間社福機構。機構於1935年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創辦,最初主要是收容當時社會上戰亂的孤兒,現時已發展為多元化兒童服務機構,是香港擁有最多兒童之家服務名額的非政府機構。總辦事處設於北角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機構以聖基道(英語:St. Christopher)為命名。

基督七大聖事俗稱教七禮或七聖禮,是7種被賦予特殊神聖意涵的儀式[1],是基督教會一切宗教活動的基礎。天主教、東正教等傳統基督教派認為聖事僅此7項,《天主教法典》將其定名為:洗禮聖事、堅振聖事、聖體聖事、懺悔聖事、病人傅油聖事、聖秩聖事、婚姻聖事[2],每項聖事還有若干別名。大部分新教宗派則只承認其中的洗禮以及聖體。

簡介

聖基道兒童院初名「大埔農化孤兒院」,院舍位於新界大埔滘大埔道十三咪半,即「鹿茵山莊」現址,院內設有學校,院童於課餘時拓墾山邊梯田耕作,學習農畜及手工藝等技能。1954年更名「聖基道化院」(以聖基道化為命名),院務擴展到營辦全港多間兒童服務的慈善機構。1994年結束「大埔聖基道兒童院」院務,於沙田設立嬰兒部及在港、九、新界各區成立24個兒童之家,為來自破碎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住宿照顧服務。

聖公會在兒童院搬遷後,向政府申請將院舍改建為神職人員宿舍被拒,其後於1990年獲批准發展為住宅物業,聖公會選擇與長江實業合作發展。聖公會提供土地,補地價及建築費等則由長實負擔,物業落成後長實預留三分之一的樓面予聖公會。院舍地皮最終發展成為占地逾196萬平方呎包括22幢獨立花園洋房、5幢高座住宅及5幢低座住宅的「鹿茵山莊」,於1998年落成發售,以逾萬元呎價推售,一度引起市場震動。

稅務局認為聖公會在該土地發展上獲得巨額利潤,徵收七年來合共1億8,000萬港元利得稅,聖公會以所得的鹿茵山莊單位安排退休神職人員入住,而所得資金全撥慈善用途,不服稅務上訴委員會裁決,上訴至香港高等法院。2014年,上訴庭下令案件發還稅務上訴委員會重新考慮。稅務局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2016年2月終審法院維持上訴庭判決。

視頻

香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相關視頻

教宗方濟各說慈悲的秘密
《聖公會主學堂》馬丁·弗里曼
{{#iDisplay:e0347zib5x5|56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