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香椿芽末 |
香椿芽(學名: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是楝科楝屬植物,每100克鮮嫩莖葉中含水分約84克、蛋白質9.8克左右、維生素C58毫克及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並具芳香氣味。葉柄折斷處無白色漿液。可炒食、涼拌、油炸、干制和醃漬。樹皮、根皮和種子均可入藥。中國、日本少數國家用香椿作蔬菜,山東、安徽、河南和陝西等地廣泛栽培。廣西北部、湖南西部、貴州和四川等地栽培也較多。可以食用。
形態特徵
整體特徵 木本植物,喬木,樹皮粗糙,深褐色,片狀脫落。
葉子特徵
葉具長柄,偶數羽狀複葉,長30-50厘米或更長;小葉16-20,對生或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9-1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對稱,邊全緣或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均無毛,無斑點,背面常呈粉綠色,側脈每邊18-24條,平展,與中脈幾成直角開出,背面略凸起;小葉柄長5-10毫米。
花的特徵
圓錐花序與葉等長或更長,被稀疏的銹色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聚傘花序生於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長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長4-5毫米,寬2-3毫米,無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盤無毛,近念珠狀;子房圓錐形,有5條細溝紋,無毛,每室有胚珠8顆,花柱比子房長,柱頭盤狀。
果實特徵
蒴果狹橢圓形,長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蒼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種子基部通常鈍,上端有膜質的長翅,下端無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地形 生于山地雜木林或疏林中,各地也廣泛栽培。
濕度條件
溫帶、亞熱帶樹種。喜光,苗期稍耐蔭。栽培區年平均氣溫為8.7℃~23.4℃, 絕對最低氣溫-25℃,年平均降水量為600~2 200毫米, 年平均相對濕度63~85%。
土壤條件
能適應多種類型土壤, 在石灰岩山地和海塗含鹽量0.05~0.09%, pH8~9的地區種植,如能及時撫育管理, 生長尚可。但以濕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最適宜, 生長最迅速。一般7~10年生開始結實。萌芽更新的樹, 4年生即能結實;採摘嫩葉食用的樹,結實年齡推遲。結實有周期性, 每隔1~2年豐產一次。
分布範圍
產華北、華東、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分布於朝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