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首烏藤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首烏藤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首烏藤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石縫中、籬邊、林下、山腳及灌木叢中。分布於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ril Thunb.的乾燥藤莖。又名夜交藤。因其為何首烏的藤莖,故名何首烏藤,簡稱首烏藤。又名夜交藤。

【藥材歷史考證】

首烏藤原名夜交藤。

《開寶本草》在何首烏條下曰:「一名交藤,一名夜合。」其所述交藤,即為夜交藤。

《本草綱目》在何首烏條下曰:「莖、葉,主治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其所述即夜交藤功效。

清代《本草逢源》將本品命名為夜交藤。古代本草記載的夜交藤,應包括何首烏藤莖和白首烏(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藤莖。

但現今夜交藤藥材均為何首烏藤莖。

【植物形態鑑定】

參見「何首烏植物形態鑑定」項。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長圓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長短不一,直徑4~7毫米。表面紫紅色至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縱皺紋。節部略膨大,有側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紫紅色,木部黃白色或淡棕色,導管孔明顯,髓部疏鬆,類白色。氣微,味微苦澀。[1]

【藥材顯微鑑定】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有時殘存。木栓細胞3~4列,含棕色色素。皮層較窄。中柱鞘纖維柬斷續排列成環,纖維壁甚厚,木化;在纖維束間時有石細胞群。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類圓形,直徑約至204um,單個散列或數個相聚。髓較小。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粉末0.25克,加乙醇50毫升,置水浴上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毫升,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首烏藤對照藥材,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毫升,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置預飽和15分鐘的層析缸內,展開3.5厘米後,取出,晾乾,再以苯-乙醇(4:1)為展開劑,展開7厘米後,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納米)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採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殘葉,捆成把,乾燥。

【飲片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性能功用】

味甘,性平。歸心經肝經。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於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附註】

置乾燥處貯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