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流懷源念吾師(趙瑞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飲流懷源念吾師》是中國當代作家趙瑞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飲流懷源念吾師
在朔州市朔城區的洪濤山腳下,座落着山西省乃至華北地區第一座單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神頭二電廠。在這個鐘靈毓秀之地,一幫子兢兢業業、冰魂雪魄的電力人成立了洪濤詩社,於工作之餘吟詩作詞,歌古頌今,抒發熱愛偉大祖國、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懷。高情遠致且德高望重的康彩蘭老師就是洪濤詩社社長。
最初聽說康師是剛剛到電廠上班的時候,一群百靈嘰嘰喳喳,就有人說康師是熱工部的籃球健將。二十年遠遠相望,不曾共事。前兩年,在朋友圈的洪濤詩社詩作中,見人贊康師籃球場上英姿颯爽,詩詞講座上卻是溫文爾雅。康師已經從一隻百靈變身為鴻鵠,飛上令我仰望的高度。有幸,於辛丑年正月,得秀芳引薦,加入了洪濤詩社,感康師辭採風流、師者典範,悉聽教誨,從而結緣詩詞。
康師不僅是洪濤詩社社長,更是朔州市詩詞協會秘書長和《詩詞朔州》公眾號執行主編。最初我不懂平仄和格律,加入詩社後,從詩友發送的易中天教授講評詩作的視頻中,得知了平仄「一三五不計,二四六分明」等規則,我便把自己以前所作的一些所謂詩作作了平仄調整,發送給康師,請求指教。康師很快回覆說「看來你已經懂得了大部分格律知識,晚上我再給你發一些資料」。康師果真於當晚八點鐘給我發送了一些講座資料和查韻工具,並叮囑我有問題隨時交流。我急忙回謝,並說看着就挺複雜,一定會經常麻煩康師。
恰逢正月十五天降大雪,第二天,康師就在詩社群布置了題為《春雪》的作業。吃過早飯,我懷着焦急緊張的心情,和女兒下樓到前面的廣場觀看雪景,尋找靈感。返回後,提筆一氣呵成,附和康師詩作一首。
步韻康彩蘭老師《春雪》
年來萬樹白梨花,天地茫茫是一家。
造物猶覺寒未盡,絨絨雪被孕春芽。
當我忐忑不安地發到群里後,康師立即點讚,並指教說「新舊韻不能混用」。我急忙求教,康師給我詳細地做了解釋:如果按新韻的話,「白梨花」就三平尾了;如果按舊韻的話,「覺」是入聲字。其時我還沒有新舊韻和入聲字的概念。當我說把「白」字換成「綻」字應該可以時,康師馬上肯定說不僅能行,而且是出手不凡。初次嘗試成功給了我極大的鼓舞。作業點評美篇製作完成後,我看到了康師給我的評價——「評:描摹雪景遠近裁剪得當,萬樹梨花,天地茫茫,轉結含蓄蘊藉又充滿生機。贊!」我私信康師,感謝她的美評。康師只謙虛地回道「是你的詩寫得好」。康師師者風範,忽略了自己對一名初學者的鼓舞作用,卻又一次鼓舞了我的創作激情。
大約一周後,康師針對詩社紅紅火火的讀詩背詩活動,留了一個作業。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由於我初入詩社不久,又不是特別喜歡朗誦,宇霞老師主持並點評的讀詩背詩活動我不曾參與,沒有真切的體會,所以只是對這一活動做了一個大體的、概括性的描繪,並加入了一些聯想。三天後完成初稿。當我跟隨詩友在群里交上作業後,熱心群友又給我點讚。康師的微信隨之而來。「頷聯有合掌嫌疑,頸聯不夠工整」,並強調說我的基礎好,所以提出的要求高。我連忙百度「合掌」的有關概念,把「暮暮」改為「歲歲」。在再次交作業時,感恩於康師的教誨,直接改為了「個個」。我對康師說「沒有你的指點,我寸步難行」。我感覺康師成了我的拐杖,幾次想擺脫開自己獨立行走,卻又屢屢遇到問題,就又端正了作為小學生從頭學起的態度,一有疑問就向康師求教。康師始終不厭其煩,誨人不倦。下面是經過康師指點的作業,以及康師的點評:
洪濤詩社背詩有感
雨潤風和楊柳綠,洪濤眾友意飛揚。
朝朝學典文思涌,個個吟詩唇齒香。
玉嗓金聲情並茂,良師益友道潛揚。
時驚李杜神來筆,靈感忽來覓幾行。
評:尤其是尾聯氣韻流暢,似隨手拈來,卻字字穩妥。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第三次作業是一闕《柳梢青》。長久以來,詞一直是我頗感神秘,不知所起的天籟。現在,我要填詞了!詩友映梅描寫山城重慶「江畔鶯爭,波心霧繞」,「梨花若雲」,美景讓我不勝艷羨。然身在塞外春醒遲,百花無蹤唯柳青。那我就描繪一幅素雅的塞外春景圖吧。萬分虔誠地填完後,我又發給康師,請求指點。得到我最難忘記的指教——「用詞不用太過修飾,清水出芙蓉」,我的心猛地一怔,「清水出芙蓉」,我感覺到了這簡單五個字的份量,感覺到康師的一片熱忱,她在掏心掏肺地教我。雖然上過十幾年的學,但並沒有上過很多寫作課,這句「清水出芙蓉」,我第一次聽,覺得這是世上最美的語言。我把「玉潔清顏」改為「素潔清顏」,得到康師稱讚。康師又指出「松翠盈滴,柳黃姌裊」兩句不夠工整,我絞盡腦汁,翻找詞彙,改成「青翠盤松,鵝黃裊柳」,終於過關。若不是康師嚴格要求,我哪能挖掘出自己的潛力,變不可能為可能?這是改後作業和康師點評:
柳梢青·春
春步姍姍。暖陽靜灑,水面微瀾。青翠盤松,鵝黃裊柳,素潔清顏。
瓊芳昨舞流連。半融雪,瑩瑩草間。歸燕輕啾,錦鳶遙擺,相約明年。
評:整首詞色彩清麗,尤其是「半融雪,瑩瑩草間」,更是殘寒中的一點新綠,誰能不流連忘返?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朔城桃笑我亦笑,撐傘敬德訪桃花。站在七里河橋上,但見煙雨濛濛,水天一色,數隻灰鴨潛水遠遊,好不歡暢。微風吹來,細雨沾面,甚覺清爽。河畔桃花深紅的、淺紅的,含露吐艷,吸引了我的目光,也拽走了我的心。往年,我完全是一個足不出戶的「宅人」;而今,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不是青松翠柳,就是搖曳風中兀自怒放的群芳。今春,我和桃花交了朋友;往昔,可憐我竟然不識桃花面!然而,乘興一游卻以一首匆匆作結的七絕交差,康師評之曰:浮泛!我覺得我寫詩就像是段譽的一陽指,有一下沒一下的;又覺得我就是一顆核桃,就愛康師敲打。其實細細想來,還是我對於詩所學甚少,不了解真正的好詩到底好在哪裡,以前讀詩詞,讀詩詞賞析,由於沒有寫作實踐支撐,都只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就像學習游泳不下水只在岸上空比劃一樣。以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不敢嘗試五絕或者七絕,寫一首律詩,起碼有兩聯對仗,可以憑藉字數多博取少許彩頭。
我開始靜下心來重新思考。一首五律慢慢現出雛形。
春雨中游敬德公園
尋思賦彩箋,撐傘訪紅嫣。
遠鴨潛煙水,柔風撥雨弦。
桃開園艷溢,露映植顏仙。
神醉徜徉久,心頭花海鐫。
康師評價曰:頸聯澀。我苦苦琢磨,改為「桃開春淺笑,雲霽蝶歡躚」,提交了作業。美篇製作完成後,我看到康師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中間兩聯對仗工整,「桃開春淺笑,」生動形象。但整首詩游敬德公園特色不足,當引起思考。題目可修改為「春遊敬德公園遇雨」。關於敬德公園的特色,我有些不大明白,再次求教,康師說「敬德公園而非人民公園的特色」,噢,原來我只顧了看桃花。康師的教導如鼓槌,字字落在我心中,至今句句記憶猶新。
康師的點評就像仙女的魔杖,撥雲見日,點石成金。詩友們提交的詩作,有許多我都是一知半解,看不大懂。但是美篇製作完成後,結合康師的點評再仔細琢磨,畫面就清晰了,韻味就出來了。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但任憑是流傳千古,在我心中也不及故鄉杏花驚鴻一瞥。我的家鄉應縣北樓口,位於翠微山腳下,東、南、西三面環山。小時候村西有河,是從山澗流出來的,村東有水庫,可以說山清水秀。村里多樹,尤其是杏樹,幾乎每戶必栽。高中時在縣城求學,有一次周末返家,恰逢杏花盛開,雲霞彩錦,一瞥驚鴻,永生難忘。康師出題《杏花》,我很快想起故鄉杏花的燦爛煙霞。一首七律兩三天就寫出來了。
憶故鄉杏花
一近村頭笑眼開,紅霞白雪隔牆來。
繁花朵朵甜相倚,錦樹棵棵傲自魁。
搖曳松風清水繞,映輝春月黛山偎。
長隨半世雖無影,揉裹鄉情隱隱陪。
詩成時候欣喜雀躍,愛不釋手,恨不得馬上亮相朋友圈,並附上「最美情話獻給故鄉杏花」的彩箋。康師的點評也令我深受鼓舞:起筆直抒胸臆烘托氛圍,如清水芙蓉,耐看耐讀;頸聯詞采清麗脫俗,對仗工整;但頷聯和尾句不夠協調,與整首詩融合不夠,可再斟。表揚的話一下就看懂了,但是「敲打」的話真不懂。我馬上再次發揚謙虛好學的精神複製粘貼過去,請康師講個明白。康師解釋說:「你的首聯和頸聯確實好,但是頷聯和尾聯就不同了,就像人打太極,不在一個段位上。」這下子我明白了,這就是說我的首聯和頸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心頭一陣竊喜。關於頷聯康師說上下兩句太緊密了,沒放開,「傲自魁」用詞生澀,不順口。而尾句沒有達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句句箴言,不敢稍忘。只是水平尚低,需待我慢慢完善。
以上所述,均是和康師微信交流,康師授藝之瑰寶。康師博學,仿佛如彌勒佛之大肚,有我掏之不盡的寶貝;康師每次給我的指教都是全新的內容。就像《校花的貼身高手》中林逸的外公,林逸武功精進一層,外公武功就高深一層,康師總能給我適當的指導。
在作詩填詞的過程中,在日日對對的練習中,在每日一詩的學習中,不斷的琢磨推敲激發了我的感官。我在女兒幼小時候為女兒讀了一箱書的積累,和女兒背唐詩的積累,以前工作之餘讀詩詞的積累都被喚醒。我經常感到腦海中有靈感飄過,常常有動筆的衝動,儘管不夠精彩,但能提筆就已經萬幸。很欣慰,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完成康師作業的間隙,我嘗試了一些現代詩。我有時候發送給康師,一方面,我需要有人分享我的快樂;另一方面,我想得到一些反饋。感謝康師,不厭其煩地承接了我的情緒,又給了我鼓勵和建議。有時候我覺得,康師就是彌勒佛式的「大肚」——能裝得下我那麼多的嘮叨,並耐心地回復,何況,詩社裡有那麼多個「我」!進而我又感嘆,洪濤詩社能發展得如此紅紅火火、生機勃勃,固然是得益於康師爐火純青的詩詞鑑賞和寫作水平,但是其中濃濃的情味、暖意何嘗不是源於康師這個領頭人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結緣洪濤,何其幸焉!結緣康師,何其幸焉!
倦鳥晚歸林,魚兒入水歡。洪濤詩社如家暖,心靈寄託一港灣,詩意放飛桃花園。康師和洪濤詩社眾師眾友給我寂寥無味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意趣。對康師和眾師眾友的感激之情如山泉噴涌,實不自禁,然寥寥數筆,豈能道盡心中所思,恐怕只是十之一二罷了。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路漫漫其修遠兮,求索途中我將永遠銘記洪濤詩社,銘記康彩蘭老師和詩社的眾師眾友。[1]
作者簡介
趙瑞玲,朔州市第八小學校英語教師。春風化雨潤心田,甘做人梯燭淚乾。熱愛生活,熱愛讀書;陽光生活,詩意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