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飛矢不動悖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矢不動悖論

飛矢不動悖論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中的一個。人們通常把這些悖論稱為芝諾悖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飛矢不動悖論

提出者; 芝諾(Zeno of Elea)

時代; 古希臘

解釋; 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

簡介

芝諾提出,由於箭在其飛行過程中的任何瞬間都有一個暫時的位置,所以它在這個位置上和不動沒有什麼區別。中國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過,"飛鳥之景,未嘗動也"的類似說法。

理論描述

芝諾問他的學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動的。"

"確實是這樣,在每個人的眼裡它都是動的。可是,這支箭在每一個瞬間裡都有它的位置嗎?"

"有的,老師。"

"在這一瞬間裡,它占據的空間和它的體積一樣嗎?"

"有確定的位置,又占據着和自身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

"那麼,在這一瞬間裡,這支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不動的,老師"

"這一瞬間是不動的,那麼其他瞬間呢?"

"也是不動的,老師"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動的?"[1]

參考文獻

  1. 飛矢不動悖論試解, 360國學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