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飄帶石豆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飄帶石豆蘭

中文名稱 飄帶石豆蘭

拉丁學名 Bulbophyllum haniffii Carr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飄帶石豆蘭(學名:Bulbophyllum haniffii Carr):根狀莖細長,懸垂,有時分枝,僅基部節上生多數根。假鱗莖互生在根狀莖上彼此緊靠,卵形。花序從假鱗莖基部的鞘內長出,頂生1朵花;花瓣貼生在蕊柱基部,分裂為二組,每組分裂為2-枚裂片或3-4枚裂片;裂片灰黑色,密被細乳突,飄帶狀。花期7月。

生於海拔17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產中國雲南南部(景洪)。分布於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一帶。

信息

目 微子目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樹蘭族

屬 石豆蘭屬

種 飄帶石豆蘭

命名者及年代 Carr, 1932

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懸垂,有時分枝,僅基部節上生多數根。假鱗莖互生在根狀莖上彼此 緊靠,卵形,長5---6毫米,粗3—4毫米,頂生1枚葉。葉肉質,橢圓形,長2.2— 2.4厘米,寬約9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收窄,無柄。花序從假鱗莖基部的鞘內長出; 花序柄纖細,長2—3毫米,基部被2枚寬鬆的杯狀鞘,頂生1朵花;花梗和子房長約 3毫米;萼片離生,近等大,披針形,長5.5毫米,基部寬2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全 緣,具5條脈;側萼片基部1/3部分貼生在蕊柱足上;花瓣貼生在蕊柱基部,分裂為二組,每組分裂為2枚裂片或3—4枚裂片;裂片灰黑色,密被細乳突,飄帶狀,長3.5毫米,寬0.3毫米,先端鈍,基部具長1.5毫米的絲狀柄;唇瓣肉質,披針形,長約3.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具凹槽並密被乳突狀毛;蕊柱長約2毫米,粗1毫米,基部具長約1毫米的蕊柱足,其分離部分長0.6毫米;蕊柱齒很短,牙齒狀;藥帽前緣具1條雞冠狀的脊。 花期7月。[1]

產地分布

產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海拔17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分布於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一帶。模式標本產於馬來西亞。

本種提示

本種從花瓣的形狀可區別於屬內其他種。

石豆蘭屬介紹

描 述: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蘭屬,蘭科,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我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着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