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帆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帆戰列艦

來自 個人圖書館 的圖片

本名 風帆戰列艦

時 代 大航海時代

類 別 武裝艦船

動 力 風帆

武 器 前膛裝彈火炮

風帆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一般有多層火炮甲板。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 [1]

簡介

這種戰艦的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一般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實心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由於當時以風力為動力,且單艦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對一艘敵艦造成有效的傷害,故使用戰列線(所有作戰軍艦排列成一線)作戰,因此為標準作戰方式,故云風帆戰列艦。儘管風帆戰列艦有許多缺點,但它曾是17-19世紀海軍的主力艦,在海上稱雄二個多世紀。

發展歷程

在海戰舞台上,戰列艦曾經是海軍艦隊的主力,它是一種大型軍艦,以火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由於當時這種軍艦的火炮射程和火力有限,而且海戰時只能採用直線航海戰術,戰艦排成單列縱隊,成一條直線航行,當敵艦進入火炮射程時,才開始發炮,進行炮戰,所以,把這種採用直線航海戰術的軍艦稱為戰列艦。最早出現的是風帆戰列艦,歷史學家們稱它為「魔鬼武器」。

風帆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為木質船體結構,船上裝有風帆,以風力為動力,排水量1000噸左右,艦上裝有滑膛炮,能發射實心彈。英荷戰爭後,它的噸位逐漸增大,頂級戰列艦排水量增加至3000~5000噸,火 炮數量從幾十門增至上百門。

出現

十五世紀末,主要是兩個領域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最初形態的戰列艦:一是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前裝滑膛炮逐漸成為一種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建造較大的船隻,以風力而不是人力航行。於是出現了裝備許多火炮的大帆船,海戰的戰術隨之發生了劇烈的變革,不再依靠原始的接舷肉搏,代之以遠距離的炮擊。

船的艏艉設計較為狹窄,一般只能安裝一兩門輕炮,主要的火炮一般裝在戰艦的兩側,通過兩舷開設的炮孔射擊,這種安排直接影響了海戰戰術:側面對着敵人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長隊,比較利於一支艦隊發揚火力,這樣每條戰艦都有一半的火炮能對敵射擊。

較小的軍艦從此不能投入主要的海上戰鬥,而只能擔任巡邏和偵察這樣的任務,因為艦隊的威力在於戰艦排成連貫的長隊,就象一根鏈子,連接部分如果薄弱,整個鏈條的力量就不會太強。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期間發布的《海上作戰條令》明確的把縱隊定為海軍作戰時的標準隊形:「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其分隊長保持一線隊列前進……」。 在這以後,為了增強火力,有一段時間風帆戰列艦曾經在船尾軍官住艙進行改裝,使其戰鬥時將所有家具撤出後可以放置火炮。

發展

在以後的一個半世紀裡,戰列艦的外觀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艦隊的行動完全依賴風力,機動能力有限,在交戰雙方實力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難,海戰變成平行航向的兩支艦隊之間冗長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伊麗莎白時代的約翰·霍金斯爵士看到了這一點。他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樣的新設計船型相對狹長,航速較快,在逆風中操縱性極佳。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西班牙大帆船也因為操縱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這次海戰標誌着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

「蓋倫」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其中,對適航性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鬥時搶占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17世紀,英荷戰爭中的主力帆艦均為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多艘這樣的艦隻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成熟

隨着造船技術的發展,帆船戰艦也日趨完善。英王查理一世時,由造船大師彼得.佩特建造的「海上主權」號的噸位已達到1500噸,長232英尺(約70米)。造船所需的櫟木超過了肯特和蘇塞克斯附近森林所能供應的數量,木材必須從400英里以外的諾森柏蘭運來。艦上有104門火炮。(20門60磅, 8門30磅,32門18磅,44門9磅)艦上裝飾奢華,雕刻精細,是當時造船工業的結晶,為世人所驚嘆。

沒落

到了19世紀,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鋼鐵冶煉技術和造船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蒸汽機出現,動力出現了飛躍性的進步。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風力為主要動力裝置,蒸汽機為輔助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崙」號。到了1873年,英國建成「蹂躪」號戰列艦,該艦已廢除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戰列艦。風帆戰列艦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至2020年6月只有英國的「勝利號」和美國的「憲法號」稱為世界上僅存的風帆戰艦。(憲法號為風帆巡航艦)

分級方法

到了18世紀中葉,戰艦大體上標準化為六個「等級」。頭三個等級屬於大戰艦-即戰列艦:一級有三層甲板,共配備100或100門以上火炮;二級也有三層甲板,共配備約90門炮;三級也就是作戰艦隊中的載重艦,有兩層甲板,共配備64至74門炮。四級是按折衷方案建造的,配備有50門炮(兩層甲板),稱為巡洋艦,有時也用在海軍作戰隊列中。象所有按折中方案建造的戰艦一樣,它的戰鬥力不很強大,因此在艦隊中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也不夠靈活,很難充當巡洋艦的角色。真正的巡洋艦是形體更小一些的五級和六級戰艦,它們有24至40門炮,往往全都設置在一層甲板上。這些戰艦比大戰艦更輕便,航速更快,因此適用於襲擊商船,擔負偵察搜索和警戒掩護任務。所有的等級艦,包括大戰艦和巡洋艦,用地道的航海術語來說,均屬於三桅橫帆戰艦。

需要單獨說明的是,在一級戰列艦之上,還有更強大的戰艦存在,即搭載火炮130-140門火炮,擁有4層甲板的超級戰列艦(或稱重型一級艦),比如西班牙的『至聖三位一體號』,然而過於笨重和過於昂貴,此類戰艦隻是曇花一現。

以上的等級艦之下,便是幾種桅帆小炮艦(「桅帆」一詞與船具裝置方法無關),它們通常是雙桅橫帆炮艦或雙桅縱橫帆炮艦(雙桅,前桅為橫帆,主桅為縱帆),艦上配備有16至24門炮。最後,便是按船具裝置方法定名的單桅快船或其它小型桅帆炮艦(如單桅縱裝帆船,雙桅縱帆船,雙桅小帆船等)。

在實際運用中,各個國家在戰艦建造上有不同的偏好。法國是將二級戰艦作為艦隊主力裝備的國家,這與當時法國的海軍戰術有關,即在總體數量落後的形勢下,強調單艦的戰鬥力以及保證戰艦的生存;而更加願意冒險的英國艦隊,則以三級戰艦作為艦隊的主力,特拉法爾加海戰時,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艦中就有117艘三級戰艦。這樣,在艦隊數量上就始終保持了對法國的優勢;至於一級戰艦,因為過於昂貴的造價和使用成本(龐大的船體、100多門火炮、800餘名船員),各個國家基本都將其作為艦隊旗艦或精神象徵少量製造和裝備。

參考來源

  1. 風帆戰列艦,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