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寒濕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寒濕邪
風寒濕邪

中文名 :風寒濕邪

詞 性 : 名詞

外文名 :無

拼 音 :feng han shi xie

目錄 : 1解釋 : 2風邪 : 3寒邪 : 4病因: 5預防

風寒濕邪

解釋

風寒濕邪分為風邪和寒邪[1]

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陰經絡而導致 氣血運行不暢的病症[2]

主要表現為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關節腫大灼熱等。

臨床上具有漸進性或反覆發作的特點。

風邪多由於久居風寒濕地,或汗出當風,風寒侵襲,或遇雨濕所淋,或睡臥不當,漏肩當風,或氣候變化,不加衣被,或過食生冷,風寒入侵等致風寒濕之邪侵襲機體,痹阻於

肩, 氣血運行不通,則肩臂疼痛。正如《素問·痹論》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四時季節不時之氣也有影響,冬春兩季的發病率高於夏秋兩季,因冬春兩季,為風、寒 主氣,風寒之邪易於入侵,肩背疼痛者,此時易發。《素問·痹論》日:「以冬遇此為骨痹,以春遇此為 筋痹」。

風邪

風邪分為內風和外風,一般所講的風邪為外風。風邪是由風致病的,其致病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是汗出遇陰風而起。(這裡的陰風指的是胡同風或者隔堂風。)風性善行數變,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狀變幻無常的特性。多傷於人體上部;外風病症有眩暈、震顫、四肢抽搐等。

內風則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而生,泛指因風陽、火熱、陰虧虛所致,以如 肝風內動的頭目眩暈,肢體抽搐、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為主要表現的症狀。

《黃帝內經》上說春季 主氣生風,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風邪常傷人於肌表,見汗出、 惡風、頭痛、面部浮腫等。所以風邪一般致病於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寒邪

寒中冬季 主氣。寒邪致病多在冬季。

寒邪有內寒與外寒的區別。外寒是外界的寒氣侵犯人體而發生疾病的病邪,傷於肌表,稱為傷寒,直中臟腑的則稱中寒。

內寒則是人體機能減退, 陽氣不足而致的病症。

內、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響。如陽虛 內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傷陽氣,引起內寒。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衛陽受損,則惡寒 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傷肺腎之陽,則出現畏寒肢冷等症。

寒性凝滯,易致氣滯血瘀,合 經脈不通。「不通則痛。」這時容易出現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症。

病因

導致濕邪的原因多由於氣候潮濕時坐臥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痛、噁心欲吐、 食欲不振、大便溏瀉、 舌苔厚膩等症狀。

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預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生吃瓜果,飲食清淡易消化,厚膩食品少食為佳。

詞條標籤: 風寒濕邪 疾病 合作編輯者: 百科用戶 ,百科用戶

視頻

風寒濕邪對關節的傷害 2021年03月17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風寒濕邪分為風邪和寒邪,搜狗問問 - wenwen.sogou.com/z...- 2018-10-15
  2. 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陰經絡而導致 氣血運行不暢的病症,搜狗問問 - wenwen.sogou.com/q... -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