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顛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顛跋 [diān bá] 困頓,顛沛。[1]

[]

陸機贈弟士龍詩》之四:「顛跋 西夏 ,收跡舊京。」一本作「 顛踣 」。

陸機生於吳郡橫山(今江蘇崑山),籍貫為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他出身名門士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其父陸抗亦為孫吳後期名將,官拜大司馬。陸機為陸抗第四子,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時有奇才,文章蓋世,傾心儒家學術,非禮不動。

鳳凰三年(274年),陸抗逝世,陸機與其兄陸晏、陸景、陸玄及弟陸雲分領陸抗部曲,擔任牙門將。

太康元年(280年),陸機二十歲時孫吳滅亡,他於是退居家鄉,閉門勤學,累積十餘年。由於陸機父祖宗親在孫吳都位居將相,功勳卓著,他深深感慨吳末帝孫皓拋棄祖業,投降西晉。便評論孫權得天下、孫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親的功業,於太康九年(288年)創作了《辨亡論》(分上、下兩篇)。

二陸入洛 太康十年(289年),陸機與弟弟陸雲一同來到京師洛陽,初入洛陽時,二人志氣高昂,自認為是江南名族,不重視中原人士,只拜訪當時的名士、太常張華。張華一向重視陸機的名聲,陸機與張華相見便感到一面如故,他欽佩張華的德望風範,以師長的禮儀對待他(後張華遇害,陸機為他作了誄文,又創作《詠德賦》來悼念他)。張華說:「伐吳之戰,獲得了兩個俊士。」並把他們推薦給諸公,使得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