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題禪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題禪院》

作品名稱: 《題禪院》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杜牧

《題禪院》[1]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莊道學。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前兩句寫詩人年輕時落拓不羈、以酒為伴的瀟灑生涯。詩人暗用畢卓的典故,說自己十多年來,常常乘着扁舟載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裡如同畢卓那樣,忘憂忘返,覺得萬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歲月來與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負酒神。這裡的「觥」、「公」同音雙關,由「觥」到「公」的轉換見出詩人對酒的讚頌,酒以其忘憂解憂而成了詩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詩人在多年來鬱郁不得志、借酒澆愁的真實生活狀態。

後兩句表現出一種洞悉世情的灑脫。詩人如今已經兩鬢斑白了,斜臥在禪床邊,品着僧人獻上的清茶,見煮茶的裊裊輕煙盤旋在微風中,此刻的閒情與安逸愜意飄然。可能是詩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體衰而不能多飲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這兩句所透露出來的清幽境界和曠達情思,韻味深長。詩人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閒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遊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遊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餘的歲月。

全詩通過酒與茶兩種境界的對比描寫,深蘊着對人生的獨特體悟。年輕時的風流放浪以及壯志難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語句中體現出來;而今清靜禪院中的「禪榻」、「茶煙」所引發的萬般感慨,如同縈繞於落花風中的茶煙一樣散去無蹤。這首詩中包含着對年華老去時的感念與豁達、對過去青春歲月的追懷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全詩灑落而不見其辛酸。

詩詞正文

譯文

整條酒船給喝個精光,十年的青春歲月,總算沒有虛度。

今日,我兩鬢銀絲,躺在寺院的禪床上,風吹落花,茶煙在風中輕輕飄颺。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3]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時期人。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4]

視頻

唐詩十家杜牧
杜牧的創作風格

參考來源

  1. 《題禪院》賞析. 古詩文網
  2. 《題禪院》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3. 杜牧. 古詩文網
  4. 杜牧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