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石蟲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顆石蟲科 |
中文學名:顆石蟲科 界:動物界 綱:鞭毛總綱 目:金滴蟲目 |
顆石蟲科,原生動物門鞭毛總綱金滴蟲目的1科,系一類單細胞超微型浮游生物,具有鞭毛,可分泌大小約0.25~35微米的鈣質片,並組成直徑5~100微米的顆石球。 [1]
顆石蟲科種類介紹
絕大多數為大洋性種,極少數為淡水種,南、北緯45°之間水域數量最多,通常分布於0~200米水層,50米以內數量尤多,每立升水中可有5~50萬個,是大洋生態系中的原始生產者之一,艾石屬(Emiliania)和橋石屬(Gephyrocapsa)的種常占優勢。
細胞死亡後一般解體為單片顆石,成為海底沉積物的主要組分之一,其重量占沉積物30%以上時稱為「顆石軟泥」。顆石類的分布與緯度氣候帶及水團分布有密切關係,是研究古氣候和水團動力的優越指標生物。
顆石蟲科分裂繁殖
多為二分裂繁殖。生活史分為活動期(具鞭毛)和非活動期(無鞭毛);活動期一般無顆石,或由同形晶粒構成為全顆石;非活動期顆石由異形晶粒構成為異顆石。營養方式主要為光合自養,有的為異養性。
顆石蟲科物種歷史
顆石蟲自晚三疊紀開始出現,演化迅速,晚白堊紀種數達最高峰,近500種;始新世為另一高峰,至第三紀末期演化變慢。
現生種類已知382種,在一個現代沉積組合中通常含20~30種。赫胥黎艾氏石是數量多且最常見的一種。
顆石蟲科分類依據
分類和命名主要以顆石的形態、排列和數目為依據。由於顆石蟲具有色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故被多數學者歸入植物界金藻門;又因其具有運動鞭毛器,而被歸入動物界肉鞭動物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