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廢文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頹廢文章 |
頹廢文章 也叫頹廢主義文章,就是與頹廢有關,以及鼓吹、讚美頹廢的文章。頹廢主義是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社會表示不滿而又無力反抗所產生的苦悶彷徨情緒在文藝領域中的反映。最早表現在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和象徵主義者馬拉梅等人的創作中,因而後人往往視象徵主義與頹廢主義為一體。一定程度上,頹廢文章促發了文化的更新,同時又局限着文化的更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頹廢文章 [1]
外文名稱 頹廢主義文章
形成時間 19世紀下半葉
形成地點 歐洲
發展
我國20世紀末文學中的頹廢主義傾向,在文藝理論上受到了"生命本體論"和形式主義文觀的支持和影響。它們的哲學基礎主要是新人本主義及科學主義思想、思潮。
當前,頹廢文章是一個突出的存在,朦朧詩、尋根文學、新生代及晚生代詩歌、先鋒小說、新新人類"美女作家"的創作等,都以不同的形態、程度不等地體現着頹廢主義的特徵。這類文章和文學現象烙印着時代陣痛的精神印記,同時也是新的時代、新的理性在艱難困苦中受孕的朕兆,帶有歷史的某種必然。
隨着時間的推移,新生代90後作家、學生,越來越注重語言美和"小憂傷",這必然也會讓頹廢文章一度紅火。頹廢文章不僅是應試教育的一種現狀,其實也是追求語言美的一種結果。可是,應試教育中以及作文中是不倡導頹廢文章的,這也反映它的的一種消極意味,但其優點有值得借鑑。
特徵
頹廢時代的文章
頹廢時代的特徵:--以明朝為例:《明史 神宗本紀》中有一句道:"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海瑞寫的那本震動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疏》;
嚴嵩出現; 壬寅宮變。
這時大量救國救難、解民於水火的文章出現,但這些文章往往一事無成、於事無補。如:"落後就要挨打"、"攘外必先安內"、"教育救國"、"抑制物價"、"打假"、"地溝油"、"樓倒倒"、"喝水死"、"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等大量出現。
社會負效應的綜合症受到刺激,在價值觀、世界觀上陷入迷惘,乃至出現了不應有的拋失,諸如對社會黑暗面消極抗拒而派生的玩世不恭、遊戲人生,看不清歷史方向的失落、頓挫,對人類社會理想和前途的懷疑、動搖,對世俗化世相的消極逢迎……它以頹廢主義精神為核心的主要價值取向和唯心主義世界觀,與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文學人民本位原則、唯物史觀的理性精神相去甚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