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頤和園八大不可思議看不見的警戒線是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頤和園警戒線

來自網絡的圖片

頤和園八大不可思議看不見的警戒線是什麼文昌閣旁邊最美麗的風景,莫過於寬闊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時候,這裡就是北京地區最有名的風景區了,每年三四月,到這裡來踏春已經成為當地百姓的風俗。後來,乾隆看上這塊風水寶地,修了皇家園林,那就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來的了。可要是派重兵把守呢,又破壞了這裡的景致。據說,有人就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修了一條看不見的「警戒線」。您知道這警戒線在哪兒嗎?[1]

在歷史上,尤其是慈禧之前,頤和園內的廓如亭是一個欣賞風景的地方,因為在廓如亭東南面以前是一片稻田,清晰的時候,甚至可以看見西直門城樓。而且最早頤和園的東南方是沒有牆的,那麼廓如亭就成為最東南的一個大型建築了,站在廓如亭裡面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個亭子看稻田呢?這有說道了,要知道,咱中國是以農耕為主要生產資料的一個國家,如果糧食豐收了,那這年國家基本就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了,國泰自然就民安了,所以乾隆皇帝最喜歡在這兒欣賞老百姓種糧食的情景,每當這時候他心裡就有國家富強的感覺,那叫一個踏實啊。這叫什麼?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啊,只要糧食夠了,有吃有喝了那咱們一切就都有了。

可是這當皇帝的站在頤和園內欣賞風景,他能看到外面,那外面的人也自然能看到他啊。得,皇帝在園子裡看豐收,老百姓在田裡看皇上,這成何體統啊?怎麼辦?把這片地方用圍牆圈起來?不合適啊,為什麼?這地方打明朝起就是京城百姓遊玩的地方,您為了一己私慾就占為己有,這傳出去顯得皇帝太不體恤百姓了。那怎麼辦呢?

直到最後,乾隆也沒有用圍牆把整個園子都圍起來,昆明湖南邊是一片稻田,基本上用不着圍牆,文昌閣到東宮門這段有圍牆,文昌閣以外一直到廓如亭這段都沒有圍牆,所以老百姓可以到這個地方來。這樣既滿足了老百姓遊玩的意願,又能減少百姓直接面對龍顏的可能,同時皇帝也能隱隱約約看到昆明湖沿岸的風景。

在嘉慶二十二年的時候,曾經出版了一本書,這個作者叫得碩亭,書的名字叫《草珠一串》。他寫的是北京的一些事兒,是用竹枝詞這種形式寫的,其中裡邊有一首這樣寫道,「昆明堤上看銅牛,萬頃煙波百樣樓。我愛西湖未曾見,自疑身已到杭州」,您看到了嗎,人家詩中說了,到昆明湖上去看銅牛,這就證明至少在當時是可以到銅牛身邊的,老百姓可以到這裡來玩的,但是你可以遠看,不能進去。

今天的南湖島上存留的是慈禧後來修建的涵虛堂,這和當初的樣子已經是大相徑庭了。但實際上,早在乾隆時期最開始修建望蟾閣的時候,這建築就修得不順利。由於當初施工的時候是冬天,地面的土都凍了,所以地基打得並不深。當工匠們把這個三層的望蟾閣放上去以後,南湖島這下面的地基就承受不住了,等到房子修好以後,來年春暖花開了,人們發現地基開始下陷,為此當時乾隆還處罰了一批匠人和一批有關的官員。事先沒有進行考察,沒測量好,地基都沒弄好,就敢在上面修東西,這還了得啊?

到後來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進行維修,但是畢竟是地基不行,再有乾隆年事已高,也不適合再登高了,這要是把他摔了,誰負得起責任啊,所以後來在嘉慶年間就把望蟾閣拆毀了。拆毀以後就建成了涵虛堂,吸取了上一次地基的教訓,這次把它由三層改成了一層,但是1860年的時候涵虛堂也被八國聯軍燒了,燒了以後,光緒的時候重建,又把它按照嘉慶年間的樣子原樣重建。等到慈禧太后在昆明湖檢閱水師的時候,就是在這個地方檢閱的。

所以說實話,慈禧也沒見過以前的建築什麼樣,還甭說慈禧了,就連咸豐也沒見過,道光皇帝恐怕也沒見過。所以當時就按照嘉慶時期的樣子修建,因此這個建築不存在以大變小的問題。實際上涵虛堂就是完全按照嘉慶時期,按1860年之前的樣子修建的。放眼整個清漪園也只有涵虛堂一個建築屬於這種特殊情況。

站在南湖島上向北眺望,萬壽山上的佛香閣顯得君臨天下,十分突出,殊不知在乾隆年間,在萬壽山左肩上還有一座顯赫的高層建築——曇花閣,閣的四周各有一座高大的牌樓,五光十色,與佛香閣遙相呼應。如今這座樓閣的位置上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單層殿宇——景福閣。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祭牛郎織女、八月十五中秋節賞月、九月初九重陽登高,甚至陰天下雨「過陰天」,慈禧首選的地兒都是這裡,可見慈禧對這裡的喜愛。這景福閣的前身,就是乾隆時期修建的曇花閣,文獻記載,曇花閣的平面是仿照佛經里「六瓣曇花」的形狀,內供普賢菩薩,設計精巧無比,這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座在中國建築史絕無僅有的樓閣到底是什麼樣子?[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