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顱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顱囟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新生兒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的較大間隙有結蒂組織膜所封閉,稱顱囟。

前囟(額囟)最大,呈菱形,位於兩側頂骨前上角、矢狀縫與冠狀縫相接處。前囟在出生後1-2歲間閉合。後囟(枕囟),呈三角形,位於位於兩側頂骨後上角、矢狀縫與人字縫會合處。此外還有頂骨前下角的蝶囟和頂骨後下角的乳突囟,都在生後2-3個月閉合。

囟門

囟門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囟和後囟之分。後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

囟門閉合

囟門正常閉合時間: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時後囟很小或已閉合,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最遲生後6~8周閉合。前囟出生時斜徑大約有1.5~2.5厘米。出生後,隨着頭部的發育,頭圍逐漸增大,前囟也會有增大。生後6個月,隨着顱骨逐漸骨化而漸漸變小,通常在1歲~1歲半閉合。

提前閉合:極少數寶寶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致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前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尖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大小正常,1周歲時不少於46厘米,2歲時不小於47~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推遲閉合:寶寶在嬰兒時期生長特別迅速,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如不及時補充,容易患佝僂病。患此病的寶寶前囟門在出生後18個月仍遲遲不閉合。有少數寶寶前囟門延遲閉合是由腦積水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顱內壓增高引起,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囟門凹陷

常見於寶寶的體內缺水,如腹瀉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此時需要馬上為寶寶補充液體;由於各種原因使用大劑量的脫水劑來降低顱內壓,也可使前囟門因脫水而凹陷,應該及時給寶寶的身體補充必要的水分,以防脫水過度造成體內代謝紊亂;長期攝入不足致營養不良或慢性腹瀉的寶寶,也常出現前囟凹陷明顯的現象。

前囟隆起

正常情況下囟門是平軟的,如果囟門有隆起、緊繃,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搐,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可能由於顱內感染(患腦膜炎、腦炎等疾病)所引起;藥物因素,如長期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後,前囟門才會變得逐漸平坦。

對於寶寶前囟的變化,家長要密切觀察。若出現以上異常情況,要立即送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臨床意義

1.前囪隆起表示顱內壓增高,是腦炎、腦膜炎的重要體徵。

2.前囪凹陷,見於脫水及營養不良。

3.囪門閉合過早,常見於小頭畸形。

4.囪門閉合過晚,常見於佝僂病、腦積水、克汀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