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涅茨盆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頓涅茨盆地 |
本名 頓涅茨盆地 外文名 Donets Basin 位 於 歐洲東部 主要資源 煤 |
頓涅茨盆地:(Donets Basin )亦譯頓涅茨煤田;烏克蘭語作Donetskyy Baseyn,俄語作Donetsky Basseyn;別名頓巴斯(Donbas或Donbass)。歐洲東南部的大產煤區和工業區,以其豐富的煤儲量知名。 [1]
地理位置
煤田位於烏克蘭東南部的盧甘斯克(Luhansk)州和頓內次克州及鄰近的俄羅斯西南部的羅斯托夫(Rostov)州。主要開採區為頓內次河以南23,300平方公里(9,000平方哩)地帶,但煤礦床向西延伸至更大的頓內次盆地內的聶伯河。
簡介
1960年代開始在這個西部延伸地帶,尤其在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Dnipropetrovsk)州東部小規模採掘。1721年在頓內次盆地首次發現煤,但19世紀初方開始採掘。1869年第一條鐵路通往這一地區後才大規模採掘。
19世紀的最後20年發展迅速,至1913年頓內次盆地煤產量占俄羅斯總產量的87%。儘管由於發展新煤田,其相對地位受到侵蝕;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1917)後的俄國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挫折,但絕對產量仍持續上升,直到1970年代產量才開始下降。其年產量從1975年的2.215億噸下降至1985年的1.987億噸,而由於設備不足和罷工,1992年的產量更跌到1.394億噸。全區有100多處礦村。
規模
現頓內次盆地煤儲量仍很大,優質煤比例很高。已探明總儲量達503億噸,另有潛在儲量635億噸,可能儲量762億噸。已探明儲量中約1/4為無煙煤,主要集中在煤田東端。煤蘊藏在約300個煤層中。礦床的困難是煤層很薄,平均不足1公尺(3呎),只有40個煤層厚度有開採的經濟價值。多數較厚的煤層和靠近表面的煤層已經採掘完,現在向深層開採。平均開採深度為350∼400公尺(1,150∼1,300呎)。
多次試圖在煤礦區建立冶金工業沒有成功,隨後威爾斯人休斯(John Hughes)1872年在該地建立一個鋼鐵廠。1880年代頓內次盆地發展成為該國主要鋼鐵產區;至1913年,生鐵產量占全俄產量的74%。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工廠和城鎮破壞嚴重,戰役重建成更大的和更為現代化的企業。現在這一地區仍為烏克蘭最大的單一鋼鐵產地和世界主要冶金-重工業聯合體之一。西部的克利福洛(Kryvyy Rih)和克里米亞的刻赤(Kerch)有鐵礦;聶伯河畔的尼科波爾(Nikopol)和馬爾加涅茨(Marganets)有錳礦。
盆地中的主要鋼鐵城鎮,再加上盧甘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及其他中心,形成一個龐大的重型工業區。在焦炭副產品和頓內次盆地中阿爾喬莫夫斯克附近採掘的岩鹽的基礎上,化學工業有很大發展;主要的化工城鎮是阿爾喬莫夫斯克和斯拉維揚斯克(Slov'yansk)。
頓內次盆地有汞礦,水泥生產也很重要。現在已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輕工業和消費品工業,使經濟多樣化和滿足眾多城市人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