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臻
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
國籍 中國

顧臻,男,博士,本科、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2010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1]

現任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2]

人物簡介

顧臻本科所學專業是化學,碩士攻讀的是高分子化學物理專業,在博士申請材料專業時被錄取到機械工程。後來出於對生物醫藥的興趣又轉到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專業,才進入到藥物遞送這個方向上來。

人物經歷

顧臻是本科、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2010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師從YiTang教授;同年博士後獲聘於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Koch癌症綜合研究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師從Robert Langer教授。

2012-2018年任教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領導藥劑工程學科建設,創建了「創新轉化學位」,以促進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化人 才的培養。

2012年獲聘於北卡大學,建立「iMedication-智能醫藥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質遞藥系統、生物響應材料、免疫治療製劑、再生醫學工程等。

2018年獲評Jackson Family傑出講席教授。

2018-2020年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並任生物技術/生物醫學與工程培訓中心主任。

2020年9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

職務任免

2020年9月24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

主要成就

顧臻其指導的「iMedication-智能醫藥實驗室」整合材料學、化學生物學及微納加工等交叉學科前沿,用於研發蛋白質遞藥系統、生理響應材料、免疫治療製劑、細胞治療策略等。

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申請專利100餘項。該實驗室首次報道了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貼片」的原型,提出了閉路透皮遞藥系統的新概念,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細胞的代謝通路遞送抗癌藥物,並系統拓展了微針的生物醫用創製,相關技術正在臨床轉化。顧臻教授曾獲「斯隆研究獎」、美糖尿病學會(ADA)「Pathway」研究獎、國際藥物控釋學會(CRS)「青年學者獎」、英國皇家化學會FelixFranks獎章、Small青年科學家創新獎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曾將其評為「TR35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2019年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3]

顧臻教授擔任國際期刊《Science Advances》及《Nano Research》的副主編。

最新研究

粘貼一枚硬幣大小的貼片,不僅可以輕鬆完成胰島素的注入,還可以有效控制劑量,一舉多得。這套由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顧臻教授團隊研製的透皮智能胰島素遞藥系統,目前正在報批臨床試驗,未來極大可能顛覆糖尿病的傳統治療。

2015年,智能胰島素貼片研究一面世,顧臻旋即成為新聞的焦點。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每年從全球範圍內評選出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創新人物,他被選為當年的「TR35世界傑出創新家」。而那一張布滿微小針頭的貼片也被《科學》雜誌選為年度十大科技圖片。

顧臻團隊通過仿生方式,研製出根據血糖濃度智能控制胰島素釋放的給藥方式。而在注射形式上,採用了針頭直徑約為頭髮絲十分之一的微針陣列,插在皮膚上的疼痛感比普通針頭大為減輕。「在此基礎上,我們系統提出了生理響應透皮遞藥貼片的平台技術,構建起對症下藥的閉路器件,可以『監測』到疾病相關信號,並可及時地將相關藥物遞送到體內。」

研究成果

2021年5月10日,顧臻團隊於《自然—納米技術》在線報道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生物正交催化貼片」,用於腫瘤的治療。研究團隊以聚乙烯醇(PVA)作為微針貼片的基質,在其中摻入鈀納米顆粒沉積的二氧化鈦納米片,製備了一款能夠增效減毒、使用方便的生物正交催化器件,可以在使用貼片的地方「指哪打哪」,通過催化反應,原位產生抗癌藥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