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文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文霞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顧文霞(1931年3月-2022年10月5日),出生於刺繡之鄉蘇州木瀆古鎮,3歲喪父的顧丈霞在母親的苦心培養下,小時候白天上學,晚上在油燈下刺繡,學傳統針法,學繡花鳥。她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一次次獲得免費升學的獎勵,成為當時刺繡姑娘中為數不多的初中生,為以後的發展打下文化知識基礎。1954年8月,在民辦小學當教師的顧丈霞考入蘇州文聯1繡小組後為刺繡合作社。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9月,我國組團參加英國倫敦「國際手工藝品及家庭愛好品展覽會」,顧文霞成為我國第一個出國表演刺繡的藝人,赴英大顯身手,轟動一時。1986年11月創建中國蘇繡藝術博物館任館長、總工藝師。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1999年6月退休。2001年建立顧文霞大師工作室。

2022年10月5日,顧文霞在蘇州逝世,享年91歲。

基本內容

中文名:顧文霞

逝世日期:2022年10月5日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31年3月

出生地:江蘇吳縣

民族:漢族

人物生平

人物經歷

顧文霞於1931年3月出生於刺繡之鄉蘇州木瀆古鎮。3歲喪父的顧丈霞在母親的苦心培養下,小時候白天上學,晚上在油燈下刺繡,學傳統針法,學繡花鳥。她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一次次獲得免費升學的獎勵,成為當時刺繡姑娘中為數不多的初中生,為以後的發展打下文化知識基礎。

1954年8月,在民辦小學當教師的顧丈霞考入蘇州文聯1繡小組後為刺繡合作社。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9月,我國組團參加英國倫敦「國際手工藝品及家庭愛好品展覽會」,顧文霞成為我國第一個出國表演刺繡的藝人,赴英大顯身手,轟動一時。

1965年10月,顧文霞先後擔任蘇州刺繡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總工藝師。

顧文霞擅長刺繡雙面繡小貓、金魚、花卉及傳統針法,對繡品及繡稿有鑑賞能力,能總結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技藝經驗,對刺繡小貓、金魚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底料改革起了積極用,她自己動手,於1955年撰寫《蘇繡針法的種類及繡制方法》,由中央手工業管理局譯成俄文,轉給蘇聯烏克蘭集體農莊,在我國第一個將蘇繡技藝以文字形式傳到國外。1963年寫出《複製希孟繡品的工作體會》。1964年編寫「金魚」、「小貓」技藝總結,編入《蘇繡技法》。1969年編寫《蘇繡基本技法》及雙面繡教材,赴阿爾巴尼亞工作一年,在地拉那工藝廠傳授蘇繡技藝,成為我國第一個在歐州面授蘇繡技藝的藝人。

1978年,顧文霞擔任蘇繡總工藝師、蘇州刺繡研究所所長,制定了「以研究促生產,以生產保研究」的治所宗旨,使創作新品與複製文物相同步、培養人才與研究技藝相結合,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研究所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7年,顧文霞參加共青團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接見。1959年10月,作為手工業藝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群英會,並在主席團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接見;她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等職,被評為全國輕工業系統勞動模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983年,顧文霞從刺繡研究所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克服重重困難創辦了蘇繡藝術博物館,時任館長、總工藝師,重點進行刺繡文物的複製研究工作。

1986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顧文霞,又以滿腔熱,籌備建成中國蘇繡藝術博物館,使蘇繡有了珍藏和展示其藝術成果的專門場館。她制定以搶修、整理、複製、徵集文物為重點的研究計劃,帶領大家複製了戰國時期鳳鳥花卉淺黃絹地綿袍、虎丘塔出土文物刺繡寶相蓮花紋經袱、明萬曆皇袞服、孝靖皇后百子衣、清乾隆皇帝龍袍、沈壽繡耶穌像、宋慶齡結婚禮服等傳世佳作,其中萬曆皇帝袞服在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金杯獎。在顧文霞策劃、指導下,長卷《姑蘇繁華圖》、《孫子兵法圖》繡成,後者是集兵法、書法、石刻拓片畫像、刺繡藝術於—體的創新佳品。博物館在顧文霞領導下,十多年來複製戰國以後刺繡文物200餘件,收集民間繡品100餘件,搶救、整理許多寶貴資料,並做到不依賴上級撥款,經費自給有餘。

年逾七旬的顧丈霞壯心不已,2001年10月顧文霞大師工作室開業,她和她的蘇繡技藝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人物逝世

2022年10月5日,顧文霞在蘇州逝世,享年91歲。

藝術貢獻

從1956年起先後到東歐及英國瑞士阿爾巴尼亞等國家進行刺繡表演和傳授技藝。對繼承蘇繡優秀傳統和開發創新產品卓有貢獻。

所獲榮譽

1957年和1959年分別受到毛主席和劉少奇的接見, 1978年被輕工系統命名為勞動模範,1988年被授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94年國務院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

藝術作品

在研究所工作期間的作品以刺繡小貓、金魚、花鳥為主。她以針代筆把小貓繡得活靈活現,其代表作品有《小貓戲蝶》(由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題詩)、《花貓戲蚱蜢》、《玳瑁貓》、《三貓》、《小貓》、《大白貓》、《白貓戲螳螂》、《金魚》、《蘭花》、《蒼蘭》並組織設計、創作《春回大地》巨幅產品等。雙面繡《花貓戲蚱蜢》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

1985年以後重點進行刺繡文物的複製研究工作。先後複製的古繡品有上海博物院和故宮博物院的韓希孟珍品,定陵、大葆台、 瀋陽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宋慶齡故居,法門寺博物館的文物,並繡制古畫《姑蘇繁華圖》、《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維摩演教圖》和《孫子兵法繡冊》等傳世作品。《萬曆帝衰服》複製工藝獲1984年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1992年依明清時期龍的造型,設計的三異繡《雙龍戲珠》地屏在深圳首屆中國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發表著作

撰寫《介紹蘇繡小貓》發表於《 中國婦女》〈英文版)雜誌。[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