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寰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顧寰,河南行省揚州路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軍事將領。顧成之侄昆孫、顧統之侄來孫、顧興祖之侄玄孫、顧溥之孫、顧仕隆之子,繼承鎮遠侯爵位。

守備南京,奉詔審定監獄案犯,平反甚多,嘉靖十七年(1538)任漕運總兵官。次年,請求減免受災地方漕運,軍民稱便。又建議漕政七事,皆施行。結果被漕蠹者懷恨,遂散布流言蜚語,被王交所彈劾,經審查不實,再令鎮守淮安。適逢安南事起,令鎮守兩廣。與提督侍郎周延決策,請求朝廷,令莫宏瀷襲任安南都統使,安南遂安定。復命鎮守淮安,有抵禦倭寇功。入內任為總管京營,加封太子太保。隆慶五年(1571)特起授任京營總督。神宗嗣位,令掌管左府。致仕。加封少保。萬曆九年死,贈太傅。 [1]

基本信息

本 名:顧寰

別 名:顧君錫

字:君錫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日期:1503年

逝世日期:1581年12月29日

主要作品:《漕河總錄》

身份:軍事將領

早年經歷

顧寰的家族原為長沙湘潭人,後在元朝時遷居揚州路江都縣(明朝時改屬南直隸揚州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他的祖父顧溥、父親顧仕隆,相繼襲封鎮遠侯爵位,均有賢名。

顧寰於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襲封父爵鎮遠侯,歲祿一千石 。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顧寰被任命為五軍營右哨坐營官。

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兼領紅盔將軍侍衛。

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世宗改命顧寰僉書左軍都督府事,十多日後,又充任鼓勇營坐營官 。七月,改為中軍都督府僉書。

個人作品

顧寰著有《漕河總錄》二卷,又有奏議數十篇,分別為他在漕運總督、兩廣總兵、京營提督任上的建言,語言「明贍淹該」。這些作品至今大多已經散佚。

人物評價

趙貞吉:寰惟知退讓自守,以保勛名,以避嫌忌耳。然而營兵則日弱矣。往歲戒嚴,官軍俱列營於城內,其怯弱可知。皆由輕變祖宗之法,遂致將強而如(仇)鸞,則有不軌之虞;將弱而如寰,則有不振之弊。(《論營制疏》)

明神宗時禮部駁議:英國(張溶)、鎮遠同時物故,而鎮遠侯一生苦節,乃與索賂三千者同諡耶?(《鎮遠侯榮僖公顧寰》

張惟賢等:寰歷事三朝,忠勤頗著。(《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張廷玉:自溥至寰三世,皆寬和廉靖,內行飭謹,曉文藝。(《明史》)

軼事典故

顧寰的祖父顧溥以支庶襲爵,任官三十年,為人清慎守法,言行無玷,他的清廉影響到了後世子孫,明人謝廷諒據此稱「顧氏之子孫賢者,多厲布衣之節,有繇然矣」,後又感嘆說「(顧氏)世世不乏令人矣」、「鎮遠侯之門德家聲,何其敦樸也」。

自顧溥至顧仕隆、顧寰,顧氏三世都寬和謙遜,內行飭謹,且通曉文學經術。顧寰與父親顧仕隆均擔任過漕運總督一職,父子二人都勤於漕務。祖孫、父子三世之間,「世篤忠貞,弼諧六聖,無失德、無間言,皆有功烈知名當世,庶幾哉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之林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