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顧功敘 編輯 顧功敘(1908.06.25-1992.01.14),地球物理學家,原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38年回國後,曾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和中國地震學會的理事長。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對中國地球物理勘探事業和石油等礦產資源的發現及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2] 先後編著《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礎》,對發展地球物理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文名 顧功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嘉善 出生日期 1908年06月25日 逝世日期 1992年01月14日 職 業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畢業院校 上海大同大學 代表作品 《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基礎》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 科學研究 ▪ 對外交流 ▪ 論文著作 ▪ 人才培養 3 人物軼事 4 社會兼職 5 獲獎記錄 6 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編輯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6月25日,顧功敘出生於浙江省嘉善縣。父親是農村小學教員,幼年家境清寒,得到親戚的資助,才有機會進中學和大學學習。 1929年(民國十八年),在上海大同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到杭州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清華大學向全國招收公費留學生,顧功敘通過考試被錄取,指定去美國學習地球物理勘探。從1933年底到1934年7月,顧功敘在北平清華大學為出國留學做準備,學習了與地球物理有關的基礎課程,導師是翁文灝、袁復禮和葉企孫三位教授。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8月,顧功敘從上海乘海輪遠涉重洋前去美國,進了科羅拉多州礦業學院,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生。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通過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他是中國第一位系統地掌握地球物理勘探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者。畢業後去加利福尼亞加州理工學院,在著名的地球物理和地震學家古登堡教授指導下做研究工作。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顧功敘中斷在美國的研究工作回國,到抗戰後方的雲南省昆明,任當時已搬遷到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那時科學研究和生活條件都很差,沒有必要的儀器設備,他僅憑几台簡陋的儀器在雲南、貴州兩省的10 余個地區,開展了中國較早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2月,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遷回北平,他與翁文波、傅承義、陳宗器、趙九章、王之卓等地球科學家們一起,發起和創建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創刊編輯出版《地球物理學報》。顧功敘歷任該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和《地球物理學報》主任委員、主編、名譽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顧功敘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主持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工作。1949年下半年,他接受當時中央重工業部的委託,在北京舉辦了新中國最早的地球物理勘探訓練班,從無到有培養了第一批地球物理勘探人員。 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 1951年,國家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成立,顧功敘被任命為委員和地質礦產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處處長。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成立後,顧功敘先後任該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具體組織和指導地質部系統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1953年,顧功敘參加北京地質學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的建立,並在該系開辦了全國各部門物探技術人員大規模的冬訓班,不但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物探人員的技術水平,而且為全國各部門物探隊伍之間的溝通,為生產、科研和教學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繫打下了基礎。地球物理勘探在中國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在進行實際勘探工作的同時,科學研究十分必要,顧功敘不僅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組織並指導這方面的科學研究,還把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局的一個試驗室發展組建成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1959年起任該所所長。 1966年,河北省邢台大地震之後,遵從周恩來總理要求地質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加強地震預測預防研究的指示,顧功敘就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地震預報研究方面;主管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科學研究工作。 1977年,被選為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中國委員會主席。國家地震局成立後,1978年顧功敘任該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繼續指導深入開展地震預報及有關問題的研究工作。 1979年顧功敘與傅承義、翁文波、馬杏垣、張文佑、李善邦、秦馨菱、謝毓壽、曾融生等地球科學家們發起和創建了中國地震學會,創辦編輯出版《地震學報》。顧功敘歷任該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和《地震學報》主編、名譽主編。 1985年,顧功敘退出領導工作的第一線,任名譽所長,繼續進行研究工作和培養指導研究生。 [3] 1992年1月14日,逝世於北京,享年84歲。


主要成就 編輯



科學研究 開創事業 8年抗日戰爭期間,顧功敘曾在雲南和貴州兩省的10餘處礦區,進行了鐵、銅、鉛鋅、黃鐵礦、褐炭田等的地球物理實地勘探工作,寫出10餘篇有關勘探工作報告。這些工作大都是試驗性的,且由於當時國家不搞建設,勘探結果既未被驗證,更未被利用開發,但對發展中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尋找礦產資源,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國家大規模發展地質找礦工作,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才真正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找礦工作。當時顧功敘在地質部系統任地球物理勘探局總工程師,指導金屬礦、煤田、石油地區的地球物理普查工作,結合地質調查和鑽探等發現了不少國家建設中急需的新礦種和礦產基地。其中最重大的是大慶油田的發現。 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卓越貢獻 顧功敘,在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雖然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中國地球物理探礦人才,在地質部指導全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但是,對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開創和發展也傾注了不少心血,1966年後,基本擺脫地質部物探局的領導工作,專心致力於地球物理科學事業。 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所領導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室,為了支援開闢空間探測的工作,而進行調整。他根據國際地球物理科學的發展趨勢,首先提出並倡導開展中國地殼物理的研究,在所內建立了地殼物理研究室,自兼主任,並委派曾融生先生主持,經過20餘年的努力,在地殼和上地幔結構的探測、理論地震圖象的合成,地球深部構造的地震成象、地球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很大進展,形成中國地球深部結構的研究中心。 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之後,顧功敘作為地球物理科學家把工作重點轉向地震研究,為如何研究地震發生及其預報不斷提出指導性的意見,並親自領導實施。 [3]



對外交流 顧功敘還積極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他擔任地球物理學會和地震學會理事長和兩個學報主編時,除大力支持開展學術活動外,對來稿抱着極端認真的態度,對每篇來稿不僅細心推敲,對文句欠缺甚至標點符號都一絲不苟地加以修改。 1974年以來,他多次率領地震代表團前往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考察和出席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1980年他受任為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的中國委員會主席。近l0餘年,地球物理所接待各國和地區的有關專家學者達800人,派出訪問學者100餘人,促進了中國與外國同行的友好合作和科技交流。顧先生1980年5月在美國拉蒙特一多爾蒂地質觀象台召開的「地震預報討論會」上,發表了《中國地震預報的科學戰略》,引起了與會科學家的重視。 [3] 1980年他在美國拉蒙特—多爾蒂地質觀象台召開的地震預報國際討論會上,所作的「中國地震預報的科學戰略」報告,引起與會各國科學家的重視。 [3]



論文著作 序號 名稱    年份 出版社 1 On Some New Anomalous Results of Earth Curent Investigat ion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1948年 Joum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 Gyiu Ku,Gravity,Geomanetic and Geophysical Prospe cting Wore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Natlonal Academy of Peiping 1948年 Joum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3 中國境內208處重力加速度測點之海陸均衡變差(一) 1949年 中國地球物理學報 4 中國境內208處重力加速度測點之海陸均衡變差(二) 1950年 中國地 球物理學報 5 探索中的幾類地震前兆的物理依據 1981年 西北地震學報 6 中國地震預報的科學戰略 1981年 地震科技動態 7 地球物理勘探基礎 1990年 地質出版社 8 發展地球物理、促進天然氣勘探工作 1990年 地球科學進展 9 地球科學要走向現場做實驗 1990年 中國科學院院刊 10 論地電阻率變化作為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 1990年 東北地震研究 11 直接找油氣的地球物理新原理的進展現狀 1991年 地球物理學報 12 地球科學要向地殼深處索取信息 1991年 大自然探索 13 地震對策 1991年 北京科技報 [4]



人才培養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的建設急需查明各種礦藏,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顯得十分重要,但當時懂得地球物理勘探的科學人員卻寥寥無幾,高等學校也沒設這個專業。顧功敘認為要解決這一矛盾,必須一方面積極投入國家急需的地球物理野外勘探中去,一方面應加緊辦短期訓練班培養相當數量的物探科技人才。北平解放,華北人民政府舉辦了一期地球物理勘探訓練班,由顧功敘主持。學員除了從他任教的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生中選收10餘人外,並公開在社會上招考高中畢業生,從報考的 400 多人中錄取 20 人。顧功敘親自給他們講授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曾融生做為他的助手,帶領這批學生前往東北長春、鞍山等地,一邊輔導,一邊實際操作,通過野外實地勘探實踐,他們很快掌握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該方法。這些新中國第一批培養出的地球物理探礦人才,現在絕大部分都成為地質、石油、冶金等部門的重要科技骨幹。 1950 年,中國科學院對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下屬的研究機構進行調整,顧功敘領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物理探礦部分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以及原實業部地質調查所的地震部分合併,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由趙九章擔任,顧功敘擔任副所長,分管地球物理探礦。可以說,當時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探礦人才都集中在那裡。他們仍採取一方面積極投入國家急需的野外勘探工作,一方面舉辦地球物理探礦訓練班,先後在南京和北京又辦了兩期訓練班,並組織這兩批學員前往大冶、白雲鄂博等礦區進行野外實地勘探。1950 年 9 月,政務院通過決定,成立以李四光為首的「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任命顧功敘為委員之一。1952 年,地質部正式成立,急迫需要一位有豐富經驗和學識的地球物理勘探學家來領導地質部的物探工作,他們選中了顧功敘先生,同中國科學院協商後任命他擔任地礦司副司長兼物探處處長,後來改為物探局,擔任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59 年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成立,又兼任所長。顧功敘不僅常年在野外奔波,指導地球物理勘探,而且親手培養了許多地球物理探礦人才,如夏國治、黃緒德、凌沛民、王敬堯、秦保胡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3]


人物軼事 編輯 顧功敘父親在洪溪小學教書。家裡十分清貧。他勉強進小學讀了三年,因母親去世,父親把他送到住在天凝莊小鎮的姑母家,姑夫是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家裡經常吵架,實在住不下去,又寄居在楓涇的姨母家,在那裡繼續讀小學。小學畢業後,父親的意思,家裡窮,找個學徒生意學門手藝吧,就同嘉興一爿綢緞店聯繫好,準備讓表哥帶他去學徒。可是姨母覺得一個很有天資的男孩子丟掉學業太可惜了,東湊西湊總算湊足了學費,送他去嘉興縣一所教會學校——秀州中學讀書。在那裡他勤奮苦讀,連暑假也不休息,中學六年的課程只花四年就畢業了。 畢業後,顧功敘很想再繼續深造,可是家境那麼困難,很難說得出口,恰巧,他的另一位姑夫(其父的姐夫)在紙煙店當帳房先生,家裡沒有子女,經濟比較寬裕,看到勤奮好學的顧功敘很有培養前途,答應資助他去上海讀大學,並勸他父親說「功敘很會念書,而且又那麼勤奮,再難,再苦,也得想法送他去深造。」他父親何嘗不想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去讀大學,只是教書匠的微薄薪水只夠勉強糊口,哪裡有錢供他去上海讀書呀!後來在眾親友的勸說下,橫下一條心,冒險去辦了一個會,湊到了一筆錢,加上他姑夫的大力資助,顧功敘終於隻身到了上海,考入大同大學理科,讀了三年於1929年就畢業了。 [3]


社會兼職 編輯 顧功敘還擔任了許多學術和社會團體工作職務。1939年,參加中國物理學會,曾任學會書記。1940年參加中國地質學會,歷任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名譽理事。1947年,參與發起和創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歷任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三屆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和《地球物理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編、名譽主編。1977年,任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主席。1979年,參加發起和創建中國地震學會,歷任第一屆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和《地震學報》主編、名譽主編。 [4]


獲獎記錄 編輯 1988年,獲得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協會榮譽會員稱號。 [5] 1982年,顧功敘參與領導的「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榮獲國家科技發明獎集體一等獎。 [4]


人物評價 編輯 顧功敘對我國地球物理勘探事業和石油等礦產資源的發現及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新中國地球物理勘探開創者之一。(北京日報評) [6] 50年來,對中國地球物理勘探事業和石油等礦產資源的發現及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50年代參與「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1990年出版《地球物理勘探基礎》。對發展地球物理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評) [2] 顧功敘對中國地球物理勘探事業、石油等礦產資源的發現及開發,以及推進我國地震預報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評) [4] 參考資料 1.

走進功敘園 感受科學家的風采 .嘉善新聞網.2015-1-14[引用日期2016-04-03] 2.

顧功敘院士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16-04-03] 3.

嘉善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嘉善精英--中國科學院五院士.政協嘉善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政協嘉善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7年:8頁-20頁 4.

顧功敘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2015-12-15[引用日期2016-04-03] 5.

顧功敘 .浙江地方志.2012-9-21[引用日期2016-04-03] 6.

我國地球物理勘探開創者顧功敘 .鳳凰網.2013-3-18[引用日期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