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頂壇花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頂壇花椒

中文名稱:頂壇花椒

產地名稱:貴州省貞豐縣

品質特點:香味濃、麻味重、產量高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總局2008年第141號公告

實施時間:2008年12月24日

頂壇花椒貴州省貞豐縣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頂壇花椒位於貴州西南部貞豐縣北盤江鎮頂壇及其周邊相近地理氣候區特有的高效經濟植物品種,長期生長於怪石立林、熱輻射較強、乾旱少土的特殊氣候環境,因主產於貴州省貞豐縣北盤江鎮的頂壇片區,且創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與農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頂壇模式"而聞名。該品種顆粒均勻,其芳香油含量是四川紅椒的近10倍,維生素E含量是四川紅椒的近4倍,維生素C含量略低於四川紅椒,油分豐富、食味香麻、品質優良,被譽為"貴州第一麻",長期銷於中國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2008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頂壇花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簡介

頂壇花椒又叫頂壇青花椒,屬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以其顆粒碩大麻味純正清香撲鼻顏色青綠味久不衰而獨占各類花椒之首。盛產於中國貴州省,據專家分析,貴州頂壇青花椒的麻味成分是其它地區同類品種的兩倍以上,富含人體必須的VB1、VB2、VE等維生素類黃酮、鎂、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及亞麻酸、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是重要的調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具有生長快、易管理、用途廣、效益大、適應性強等特點。

頂壇青花椒的特點是花椒樹冬天不落葉四季常綠;並且頂壇青花椒經過長期自然淘汰和人為選擇,形成了一個青葉椒的新變種。與竹葉椒原品種相比較,葉片的葉軸及小葉稀刺或光滑無刺,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或同時生於側枝之頂,長短差異較大,約2—7cm,小花數目較多,果熟時果皮常為橄欖綠色,果皮上有明顯凸起的圓點狀油腺,長有油苞,富含揮髮油,香味濃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裡,麻在嘴上,熱在身上但不上火卻涼在心頭」的特點。 [1]

形態特徵

頂壇青花椒的特徵與識別頂壇花椒是竹葉椒的一個變種。

常綠灌木,高2~2.5m,稀4~5(7)m;莖枝多銳刺刺基部寬扁紅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葉軸無刺,小葉背面均無小刺;小枝、葉及嫩枝均無毛或偶有柔毛;

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3~11片,少數多至5~11片,翼葉明顯,寬處約2—3mm;小葉在葉柄上對生,通常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4—9em,1.5~2.5Cm,干後葉緣向背面明顯反卷,頂端中央一片小葉最大最直,基部一對小葉最小;葉面稍粗糙上面深綠色背面青綠色,粗糙,邊緣有不規則之疏離小鈍齒,齒凹處常有一油腺;主脈在葉上面下凹,側脈不明顯,在葉背面中脈明顯隆起,側脈纖細;小葉葉柄短約lmill或無。

聚傘狀圓錐狀花序腋生或同時生於側枝之頂,長短差異較大,約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狀三角形頂端鈍尖,長約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絲細長,明顯超出退化雌蕊,花葯圓點狀,藥隔頂端過1天後變為黑褐色的油點;不育雌蕊凸起,頂端微裂成彎曲的柱狀;雌蕊有心皮2個,背部近頂側各有1個油點,花柱斜向背面彎曲,不育雄蕊短線狀,早落。

果熟時果皮多為橄欖綠色少有紫紅色者,果皮上有明顯凸起的圓點狀油腺數個;單個直徑約4—5mill,干後開裂,內果皮淡綠色;種子直徑2—3mm,種皮黑色,角質,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7—8月。[2]

生態分布

頂壇青花椒是貴州、四川、重慶、雲南、廣西、湖南地區特有的經濟植物,受其獨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歷來以「香味濃、麻味重、產量高「而著稱,迄今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 。由於其具有喜鈣、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點 , 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目前是該地區主要的水土保持經濟樹種,因此,科學、合理開發利用頂壇青的這些特色資源,將生態重建與花椒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將對緩解這些地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人口壓力巨大的矛盾培養和壯大花椒產業和產業競爭力,改善地區生態、發展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3]

原產地及發展史

頂壇花椒原產地:貴州省興義市貞豐北盤江鎮頂壇片區叫報功寨組29號人家姓冉名叫茂材的從1990年開始培育種子育苗逐漸改變花椒變種後來整個頂壇片區都種上了這個品種的花椒。1991年稱貴州貞豐縣為「中國花椒之鄉」,貞豐縣北盤江鎮頂壇片區屬生態系統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區。1992年以來,貞豐縣委、縣政府決定以鹼石漠化嚴重的頂壇片區為試點發展花椒產業,從而引導農民種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貞豐縣的花椒產量達11000噸,產值達1.2億,花椒生產由原來老百姓房前屋後零星種植向基地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已種植花椒15.3萬畝,已掛果6萬多畝,花椒生產已成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舉措。

頂壇花椒產於被譽為「中國花椒之鄉」 貞豐縣北盤江河谷地帶。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小小花椒不僅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據統計,至2008年,全縣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產量1.1萬噸。產值1.5億元。核心產地頂壇片區單花椒一項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000多元,雲洞灣村年人均收入則高達8000多元。

靠種花椒,頂壇片區4個村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達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達92%。昔日岩石裸露的雲洞灣村,被授予「全國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為此,2007年12月31日,貞豐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花椒之鄉」稱號。

隨着頂壇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場上冒充頂壇花椒、頂椒的產品越來越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頂壇花椒的聲譽和當地農民的利益,給「頂壇花椒」品牌創建也帶來不少威脅。為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強頂壇花椒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貞豐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在2001年成功註冊「頂壇」商標基礎上,繼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實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和支持有關部門申請「頂壇花椒」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通過多年努力,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頂壇花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也是黔西南州首個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序列的名特優農產品。[4]

用途

1.花椒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而且是一味重要的中藥。花椒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能除膻腥、溫中散寒、降溫止痛,可用來治療多種疾病。

2.治噁心嘔吐:花椒200克,炒研,麵糊為丸如蠶豆大,每日1次,每次10丸,醋湯送服;或花椒9克~12克,用植物油50 克~80克將花椒炸焦,棄椒留油,待油涼後以次服用。

3.治痢疾:花椒9克~12克,紅塘15~20克,加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劑。

4.治受寒痛經:花椒9~12 克,生薑18~24克,大棗10~20 枚,加水300毫升煎服,每日1 劑,分早晚兩次溫服。

5.治膽道蛔蟲症:花椒30 克,文火微炒,加烏梅9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花椒 9~12克研細粉,雞蛋1~2個,用植物油炒熟後服用,每日 2~3次。

6.治蛔蟲性腸梗阻:用麻油 100~200克,置鍋中煎熬,投入花椒15克~20克,呈微焦即撈出棄去,待花椒油微溫時一次服完。

7.治血吸蟲病:花椒炒研成粉入膠囊,成人每日5克,分3 次服,20~25天為一療程。

8.治腹痛:花椒3克,乾薑6 克,香附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9.治老年人病後腰酸腿軟:乾花椒50克,茴香20克,混合後上鍋炒,在研成粉末,每日 2次,每次3克,用溫水服用。

10.治蟯蟲病:花椒50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40~50分鐘,過濾,取微溫濾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連續 3~4次。

11.治婦女陰癢:花椒、蛇床各50克,藜蘆25克,陳茶1 撮,燒鹽100克,水煎熏洗。

12.治牙痛:花椒6克,陳醋100毫升,加水煎煮,再去掉花椒,喝入口中含。[5]

參考資料

  1. 頂壇花椒,華夏經緯網,2013-04-18
  2. 頂壇花椒,中文百科在線
  3. 頂壇花椒,中文百科在線
  4. 頂壇花椒,華夏經緯網,2013-04-18
  5. 頂壇花椒,華夏經緯網,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