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韓國華(957—1011),字光弼,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初期大臣,宰相魏國公韓琦之父。
- 個性純直,頗有時譽。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中進士,授大理評事。
- 景德四年(1007年),拜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遷右諫議大夫,封南陽縣男,卒於傳舍,時年五十五。
- 其子韓琦為北宋名臣,出將入相,歷領三朝,擁立二帝,朝廷追贈韓國華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魏國公。
- 後世因其知泉州,留有梨園戲《韓國華》,生韓宮、生連理等故事在坊間廣為流傳。
基本信息
姓名 韓國華
|
字號 字光弼
|
民族 漢人
|
官職 太常少卿,出知泉州
|
爵位 魏國公
|
追贈 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
出生地 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
|
出生時間 957年
|
去世時間 1011年
|
所處時代 北宋
|
主要成就 北宋初期大臣,宰相魏國公韓琦之父
|
人物生平
韓國華,字光弼,相州安陽人。太平興國二年舉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瀘州,就遷右贊善大夫。代還,除彰德軍節度判官。遷著作佐郎、監察御史。
雍熙中,假太常少卿使高麗。時太宗將北征,以高麗接遼境,屢為其所侵,命齎詔諭之,且令發兵西會。既至,其俗頗獷驁,恃險遷延,未即奉詔。國華移檄,諭以朝廷威德,宜亟守臣節,否則天兵東下,無以逃責。於是俯伏聽命。使還,賜緋魚。雍熙三年,改右拾遺、直史館,判鼓司、登聞院,俄充三司開拆推官。四年,判本司,遷左司諫,充鹽鐵判官。
淳化二年,契丹請和,朝議疑其非實,遣國華使河朔以察之。既至,盡得其詐以聞。每歲後苑賞花,三館學士皆得預。三年春,國華與潘太初因對,自言任兩省清官兼計司職,不得侍曲宴,願兼館職,即日命並直昭文館。後二日,陪預苑宴。三司屬官兼直館,自國華等始。未幾,授刑部員外郎,歷判三司勾院,復為鹽鐵判官,又為左計判官,尋都判三勾,賜金紫,改兵部員外郎、屯田郎中、京東轉運使,徙陝西路。舊制,川、陝官奉緡悉支鐵錢,資用多乏,國華奏增其數。加都官郎中,入判大理寺,改職方郎中。以詳定失中,命梁顥代之。知河陽、潞州,轉運使言其善綏輯,供億幹辦,詔獎之。
景德中,假秘書監使契丹,又為江南巡撫,入權開封府判官。真宗朝陵,魏咸信自曹州召入扈從,命國華權州事。俄改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初,遷右諫議大夫。四年,代還,至建州,卒於傳舍,年五十五。[1]
人物軼事
在《宋史》中,專門有傳記載韓國華的事跡。說他曾出使遼朝,最後官至右諫議大夫、泉州知州。因為在泉州做知州,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深得人們愛戴,韓國華死後,泉州人曾為悼念他,而罷市。
家族歷史
- 子琚、璩、琦。韓琦是韓國華最小的兒子,出生在泉州,但四年之後,這個家庭就遭遇了不幸,韓國華因病去世。韓琦讀書非常地刻苦,剛剛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開始踏上仕途,漸漸成為宋朝名臣。 子孫四代中三居宰相,累世不衰。南宋權相韓侂胄便是韓琦後人。 賜其子珫出身。
人物評價
- 韓國華偉儀觀,性純直,有時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