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匡嗣家族墓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遼韓匡嗣家族墓地位於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鎮的白音罕山上。韓氏家族墓地就位於白音罕山南坡地勢相對平緩之地,墓地東南方,距墓地約5000平方米,成排的建築基址清晰可辨,地表還散布着許多遼代磚、瓦、石灰、覆盆形石柱遺蹟以及一些陶瓷片等到遺物。[1]

歷史意義

2000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三級文博單位對墓地中的五座被盜墓進行了挖掘、清理。出土了大量的壁畫、墓誌等文物,價值較高。通過對這些文物的研究,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遼文化的研究,意義非常重大。

韓匡嗣家族墓地地處偏遠,盜挖行為屢禁不止。巴林左旗文化部門雖派駐專人看管,但苦於面積大、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資金缺乏等原因,看守困難。建議儘快將韓匡嗣家族墓地列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使這一特殊、大型的墓地更好地發揮它的應有作用。

人物介紹

韓匡嗣之父韓知古,漢族人,是遼太祖21名佑命功臣之一。韓匡嗣是韓知古第三子,太宗朝為右驍衛將軍,後又提拔為二儀殿將軍。世宗、穆宗兩朝多年未被重用。景宗即位後,又對韓匡嗣委以重任。在巴林左旗西北80多公里處,有韓匡嗣夫婦及其子孫的家族墓地。

韓匡嗣家族在遼代是一個特殊的家族,它的興衰是遼朝興衰的一個縮影。韓氏家族是在遼朝第一家賜姓耶律的漢官家族,為遼朝帝族、後族之後的又一顯貴族系,是中原漢人貴族契丹化進而推動契丹社會封建化的主要力量。它的演化發展過程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縮影,更是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體現。從民族團結、草原帝國政體的演變的角度去認識、研究它,意義非常重要。

墓地簡介

韓匡嗣家族墓地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烏拉蘇木烏蘭白其嘎查的白音罕山的南麓。由兩道山谷、三個山窪、兩個祭祀址和一處大型居民聚落遺址組成。

此墓地是遼統和元年(公元983年)至遼亡(公元1125年)之間的家族墓地。距今已有1020多年。它是迄今發現的遼代最大的家族墓地。是遼中晚期墓葬形制的大全,是中原漢文化堪輿學與契丹文化相融合的典範。韓氏家族墓地已出土多方墓誌,對研究遼代的政體、兵制、 職官制度、葬俗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遼史的遺漏,更正遼史的錯誤。其墓地雖有一些墓被盜掘,但是還有很多墓葬保存完好,這些墓葬是遼代建築、葬制的珍貴資料。墓地中大型的遼代聚落址的發現,對研究韓匡嗣私城——全州的地望有着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周邊環境

遼韓匡嗣家族墓地位於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鎮的白音罕山上。白音罕山主峰海拔1724.3米,南北走向13公里,東西寬8公里,兩翼山樑環抱,形成一個獨立寬闊而又封閉的區域。韓氏家族墓地就位於白音罕山南坡地勢相對平緩之地,墓地東南方,距墓地約5000平方米,成排的建築基址清晰可辨,地表還散布着許多遼代磚、瓦、石灰、覆盆形石柱遺蹟以及一些陶瓷片等到遺物。墓地東南距遼代古城四方城址15公里。

韓氏家族墓地依自然環境可分為兩個區域,即西溝和北溝,兩區之間有一道山樑相隔。西溝區發現有20多座墓葬,似一條淡淡的弧線,分布在山樑南坡各處;北溝即韓匡嗣墓區,墓地坡下有一條石砌墓園石牆環繞,站在墓地,能眺望到極遠處的群峰和溝壑。這裡林木茂盛,獐狍野鹿成群,山坡下草場寬闊,水草豐美,山門外平川沃野,景色秀美。[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