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信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信同
出生 1251
國籍 中國元朝
別名 字伯循

韓信同,字伯循,寧德人。生淳祐十一年(1251)。陳普第子,主建安雲莊書院。至順三年(1332)卒,年八十二。學者稱為古遺先生,又號中村。此據宋完學案卷六十四。宋詩紀事作韓性同,與宋元學案、福建通志不同,未知孰是。

簡介

元初,陳普講學於石堂山。信同與其友楊琬等執弟子禮受業其門。在陳普指授下,信同對宋代濂學、洛學、關學、閩學諸典籍搜覽殆遍,廢寢忘食,悉心探究。在此基礎上,他又對諸家經典著作重新整理編輯。曾刊刻《落華藻》,貫通周(周敦頤)、程(程灝、程頤)、張(張載)、朱(朱熹)之學,為初學者所珍視。他還對許多古籍重加注釋和考訂。由於他學識淵博,且深思熟慮,獨闢蹊徑,發前人所未發。後人稱其「發明禮學,典得核要」,「援據明通,為有元一代所寡有」。陳普也以其門下出此高徒而深為欣慰道:「吾老矣,得斯人飲水俟命,復何憾哉?」 延祐四年(1317年),信同應江浙鄉舉,因見解與上司不同而落選。返鄉後即杜門不出。此時他已聲名遠播,四方求學者日至,於是在五都南山設帳開館,講學課徒。自此,「摳衣請教者履滿門戶」。幾年後,信同被聘為建州雲莊書院山長。他以師道自任,嘔心瀝血,訓學藝徒,從學者益眾。其教學內容與程式承襲陳普,大抵是「本經術,崇理致,崇文藝,真知實踐」。他門下人才薈萃,如三山張以寧、林文拱及鄭義等學成後,皆以精深的理學造詣或詩文成就,名重一時。 至順中(1330~1332年)信同卒,葬於五都龍口。明嘉靖年間,邑人立古遺先生祠,並祀之於鄉賢祠。 信同著作當時已行世的有《四書標註》、《書經講義》、《三禮易經旁註》、《書集解》、《史類纂》,以及詩文集十餘卷。俱散佚。 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應江浙鄉試,不合。歸,杜門不求。寧宗至順元年卒,年七十九。 《兩宋名賢小集》 卷三五六收有 《古遺小集》 一卷。事見明嘉靖 《寧德縣誌》 卷四。

作品

《棋盤仙跡》 唐山絕頂棋盤石,戲局流傅名自昔。仇勒細間白髮翁,雲是仙人曾對弈。 苔封石燈不敢多,竹引清風時拂試。箇中黑白子不留,想是仙童為收拾。 又不聞樵採之人王子質,邂逅仙人執手談,贏輪未決藏機密。貧看柯爛不知時, 少憩山中方七日。誰識囊中日月長,歸來塵世無相識。 《雙柱擎天》 白鶴岧嶇枕江曲,接岫連峰衍林麓。石堂峻峭萬山雄,擁翟亭亭多喬木。 雙撐石柱峙東南,勢力擎天名不俗。鍾英特產棟樑材,不隨簪纓美如玉。 左接蓬萊右洞天,峰前水帶縈九曲。依然紀出武陵源,擬就峰傍新卜築。 鶴歸錯認華表存,應笑世人枉追逐。 《岳王墓》 妖星隳地芒角赤,龍劍悲吼風蕭瑟。中原王氣挽不回,將軍一死鴻毛擲。 秦空小兒真戲劇,播弄造化搖樞極。指雌為親忠且逆,雙手上遮天眼碧。 九重茫茫隔天日,無由下燭臣愚直。臣愚萬死不足惜,國恥未湔獨憤激。 古墳埋冤血空瀝,西風年年土花蝕。我恐精忠埋不得,白日英魂土中泣。 請將衰骨斲苔痕,獻作吾皇補天石。 《蓬萊飛峰》 海上神仙名自昔,來去隨潮無定跡。天人俯鑒念虛浮,六邦頂戴窮神力。 群仙貝爾蕊珠宮,多種瑤芳瓊草碧。依然根著不堅牢,飛入石堂作南壁。 螺紋蠣跡石龍存,雲氣隨潮時雨濕。仙風颯爽生羽翰,招納霓裳羽衣客。 試等絕頂望五湖,高樓洞天才咫尺。搖爐灰冷多等真,九轉丹成人未識。 雲間鶴跡托來篇,王鄭真人久相憶。 《翠屏霽雪》 寒林靜對屏翠屏,六花莊點風景清。四川簇簇瓊瑤樹,恍然照映之蘭庭。 寒生晴光色爍爍,含輝照耀銀海明。岣岩石化崑山玉,負喧猿猱出深谷。 可耿不老出白頭,梅萼藏春暗香馥。紫陽留識歌翠寒,中有玉人在其間。 道傅前聖發未發,教開來學難亦難。豁然胸次冰雪釋,白照紅日上圃圃。 《沁園春》(壽南窗葉知錄) 望紫雲翁,啟明在東,長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荊州江漢,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邊信至,一曲陽春草木知。長吟詠,覺聲如韓操,骨似陶詩。 不應鬢髮能稀。七十壽強如六十耆。想高談傾坐,風斯下矣,微亂漱物,清且漣漪。謾說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時。真修養,有近思家學,字字參芝。 學術論文 內容來自 張文琳. 我校舉辦民國史研究講座韓信夫同志暢論民國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