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靜寧縣城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靜寧縣城川鎮,隸屬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地處靜寧縣中部,東接司橋鄉,南連威戎鎮,西鄰甘溝、細巷鄉,北與城關鎮接壤。轄區面積7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城川鎮戶籍人口18277人。[1]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城關鎮股平鄉。1958年9月,併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為城關公社。1964年10月,改名城川公社。1983年11月,改為城川鄉。1984年,將南關、新城、東關、西關、峽門5村民委員會劃歸城關鎮,鄉政府由城關鎮南關什字遷駐靳寺村。2016年,撤鄉改鎮。

截至2020年6月,城川鎮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靳寺村。

2018年,城川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

中文名:城川鎮

行政區劃代碼:620826108000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

地理位置:靜寧縣中部

面 積:75 km²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靳寺村

電話區號:0933

郵政區碼:743400

氣候條件: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靳寺漢墓唐代南使城、宋代靖邊寨城、呂河城址

車牌代碼:甘L

人 口:18277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城關鎮股平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隸屬第一區(城關區)。

1958年9月,併入民和公社。

1959年,改為城關公社。

1964年10月,改名城川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城川鄉。

1984年,將南關、新城、東關、西關、峽門5村民委員會劃歸城關鎮,鄉政府由城關鎮南關什字遷駐靳寺村。

2016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城川鎮轄靳寺、楊莊、陳馬、馮局、甘河、紅旗、吳廟、高灣、大寨、嘴頭10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城川鎮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靳寺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川鎮地處靜寧縣中部,東接司橋鄉,南連威戎鎮,西鄰甘溝、細巷鄉,北與城關鎮接壤。

轄區面積75平方千米。

氣候

城川鎮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7.4℃,無霜期年平均15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5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3.6毫米。

水文

城川鎮境內屬小清河水系。葫蘆河自甘河村北入境,由北而南,經甘河、嘴頭、吳廟、大寨4村後入威戎境內,境內河道長20千米。

自然災害

城川鎮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冰雹、霜凍、地震等。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2008年7月19日21時30分的冰雹災害,冰雹直徑6厘米,堆積厚度達30—60厘米,此次受災涉及3村17個村民小組667戶3050人,果樹、玉米,糜谷等農作物基本絕收。

人口

2011年末,城川鎮轄區總人口1818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0人,城鎮化率3.2%。總人口中,男性9222人,占50.7%;女性8959人,占49.3%;14歲以下3174人,占17.45%;15—64歲13231人,占72.8%;65歲以上1776人,占9.7%。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4.8‰。

2017年末,城川鎮常住人口17151人。

截至2018年末,城川鎮戶籍人口18277人。

經濟

2011年末,城川鎮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以栽植果園為主,果園面積36000畝,其中掛果園30000畝,果園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84.9%,戶均8.9畝,人均2畝,蘋果年產量達到3萬噸,年產值98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達5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00元。

2011年末,城川鎮境內有4家企業,年總產值5000萬元,職工251人。

2011年末,城川鎮有商業網點170個,職工25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

2018年,城川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城川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20000餘冊。村村通電視、通廣播,10個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4036戶,入戶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城川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2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7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1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83人,專任教師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1.6萬元,比上年增長5.2%,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64%,比上年增長4.8%。

視頻

航拍靜寧縣城風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