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鞏義市大峪溝鎮民權村,距鞏義市區20餘公里。這裡四山旁圍、一水中流、峰巒聯亘、林木掩映、環境十分幽靜,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境地。[1]

中文名: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

所屬地區:河南鞏義

總面積:51平方公里主要

景點:慈雲寺等景區

類型:省級風景旅遊區

地 址:河南省鞏義市大峪溝鎮民權村

景區特點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位於鞏義市東南15公里的大峪溝鎮南部。它東連五指嶺,西接石人山,南瞻中嶽嵩山,北攬黃河、洛水,總面積51平方公里。[2]

慈雲寺始建於漢代,是鞏義第一叢林。據寺內碑載:「東漢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騰,竺法蘭始建白馬寺於洛陽城西,既而雲遊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開慈雲禪寺」。所以稱慈雲,是說佛之慈心廣大如雲,蔭庇整個世界。

慈雲寺歷經滄桑,或興或廢,一直延續至今,它經受了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貞觀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 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 由於戰亂和災荒,曾一度荒廢。從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開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歷代都有修葺。極盛時期殿堂櫛比,金碧輝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雲,紛至沓來。本其形勝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廬山,達摩之少林,無喻此地。

古老的慈雲寺,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滄桑,清末以後逐漸走下坡路。慈雲寺現存的碑刻,無論就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可以當作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以保護。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龍山慈雲寺五十三峰呈現境圖」,四周群峰,萬壑爭流,摩騰、竺法蘭遙立青龍峰顛。飄飄欲仙,慈雲寺平面圖線刻在碑的中間,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景區主要景點

青龍關

青龍關位於青龍山中部山脊凹腰處,原是北部進入寺河的要道,西連「忠義古寨」,北望元帥池。「忠義寨」是民間傳說 中的宋代女俠裴月娥兄妹聚眾起義的山寨。

回音壁

回音壁又稱谷回音。群眾俗稱「應聲窯」。空谷回音實際是一種聲學原理,它根據距離、空間、甚至空氣流動等因素,在特定環境裡才能形成。青龍山回間壁就具備這個條件。

福祿壽三星亭

「三星亭」三亭聯結,造形別致,為古建軍專家李傳澤設計。 三星亭是根據「福、祿、壽」三星山的名字而命名的。

先天彌勒大佛

青龍山先天彌勒大佛位於大天門溝和小天門溝之間,一座整體山峰的外表,仿佛是一座端坐的佛象。佛頭高28米,寬14.5米,相當於一個藍球場。

慈雲寺

慈雲寺的重要價值,在於她是中國佛教的源頭,最初的叢林,中華第一寺。 慈雲寺的創建是以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理念建築的。它以「山形滿月」為天體,融洽了天河,玉兔、桂樹等形象,隱喻了「天」的概念,並巧妙地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寺院的建築則是正方形。

視頻

中國河南青龍山慈雲寺航拍

參考來源

  1. 鞏義市青龍山慈雲寺, 美篇網,2017-04-02
  2. 青龍山慈雲寺, 鞏義網,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