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魚禿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魚禿肺

中文名 青魚禿肺

所屬菜系 滬菜

所屬地區 上海

工藝 熬煮汆燉燴燜法

主要材料 青魚肝、冬筍、青蒜、蠶豆

特色 色澤金黃,肥糯不膩,嫩如豬腦,味道鮮美

青魚禿肺又名「炒禿肺」,始於清末民初,由「老正興」廚師首創。上海「老正興」菜館獨創的秋冬時令名吃,在全國只有上海才能烹製供應。20世紀30年代已成為「老正興」最著名的菜之一。秋去冬來之季,顧客慕名前來品嘗。該菜用青魚肝製作,又嫩又肥,具有補神明目、強身健體的功效,尤以適合老年人食用。

簡介

青魚,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淡水魚。肉厚且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刺大而少,是淡水魚中的上品。清代時,青魚既是製作菜餚的佳品,也是食療的補品。清《隨息居飲信譜》記載:「青魚……可脯,可醉。古人所謂五侯鯖即此。其頭尾烹食極美,腸臟亦肥鮮可口。」

清末時,滬、錫一帶已盛行食用青魚。早期上海菜館所經營的青魚菜餚,大多以肉段切成塊,經紅燒後,裝盤出售,或者另加襯料燒湯,如炒魚豆腐、炒魚粉皮之類,作便菜供應。隨着上海商業的發展,各種商店老闆為了拉生意,經常上飯店設宴請客,因而對菜餚的要求越來越高,飯店經營者也不斷研究,不斷增加各式新穎的菜餚品種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這樣就出現了紅燒全魚、紅燒青魚肚襠等整條魚或整段魚肉製作的菜餚。

說及青魚菜餚,必須提到上海的老館子「老正興」。「老正興」原本是錫菜館,源出太湖船菜,以善於烹調各色河鮮魚類著稱,彰顯江南民間風味。「老正興」尤其擅長取用青魚的各個部位分別制菜,有燒頭尾、青魚肚襠、青魚禿肺、湯卷等諸多名餚。其中,又以「青魚禿肺」最為出彩。

青魚禿肺一般是紅燒的。取5斤以上活的淡水河(湖)青魚,宰殺後,取下附在內臟上面的魚肝,將血膜、腸衣等去除乾淨,入清水漂淨並切成兩半(大的可切三四塊),勿切得過小,加紹酒和蔥薑汁浸泡半小時去腥。炒鍋燒熱,下油燒至六七成熱時,先下蔥節煸香,再下魚肝,將鍋晃轉兩次,把魚肝攤在鍋底煎兩秒鐘,再顛翻一下,隨下紹酒,加蓋略燜三四秒,加筍片、姜塊、醬油、熱鮮湯、精鹽、白糖、胡椒粉調味,用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燒3分鐘左右,至魚肝成熟,滷汁收緊(如湯內油質過多可用勺潷出),滴香醋並用濕澱粉勾芡,淋一點香油,出鍋裝盤,撒上青蒜葉絲即成。

要燒制一道正宗的青魚禿肺,魚肝一定要現殺取用,做成的菜才能鮮美,死魚的魚肝腥重味苦,絕不能用。處理魚肝時,要去淨兩側的黑線,不能有腥味,還要小心別弄破魚膽。煎魚肝和最後勾芡時也要小心,出鍋時要保證肥嫩的魚肝一個個形態完整,烹飪過程一個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此菜還受季節更替的制約,只能在秋、冬、春三季青魚的肥壯期選用。而要將這道菜做到「形如肺葉、嫩如醴酪」的地步,那火功變化也是相當細膩的,過文不足以入味,過武又會有損其形。這種火功菜考的也是本幫廚師站紅案的基本功。

一份完美的青魚禿肺應該是這樣的:色澤金黃,整塊不碎,肥而不膩,嫩如豬腦,鮮美異常。品嘗青魚禿肺,得用調羹,就像是吃蟹粉獅子頭那樣,用筷是很難夾住的。入口既像豆腐腦,又似果凍,一不小心,會自動滑進喉嚨。勉強咬住後,略一咀嚼,有一絲豬肝的嚼感,只是太嫩,比較像是微微凝固的魚肝醬。本幫菜特有的醬汁掩不住青魚肝的香甜,因為,香甜總在吞咽後,依稀留存於齒舌間。

青魚禿肺,這一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幫菜,對於很多「老克勒」(指有層次會享受的上流紳士)來說,幾乎是上本幫飯店必點的一道菜。甚至有老饕贊它比法餐里的鵝肝還要肥美,由此可見青魚禿肺的神韻和魅力。

歷史文化

青魚禿肺,又名「炒禿肺」,始於清末民初,由「老正興」廚師首創。此菜極富傳奇色彩,還有着一段來歷:

清末民初,「老正興」菜館所經營的青魚菜餚很受顧客歡迎。楊慶和銀樓的「小開」(公子哥之意)楊寶寶是 「老正興」的常客,特別鍾愛店裡烹製的青魚菜餚。有一次他對廚師提議說:「青魚肉鮮美絕嫩,確實好吃,如用青魚魚肝做菜一定更美。」於是,該店廚師便用七八斤重青魚的魚肝,經反覆洗淨後,加上筍片、蔥姜和調味製成了菜餚。由於魚肝含有大量純魚肝油,經熱油稍煎,加調味烹製後,魚肝嫩而細膩,入口不膩,加上青魚肝油可補神明目、健體強身,所以很快就聞名滬上。到上個世紀30年代,它成為「老正興」最著名的菜餚之一,每到冬令季節,顧客便慕名前往品嘗此菜。[1]

所謂「禿肺」,其實是指青魚的肝(江南人俗稱肺),至於「禿」則是光禿禿、純粹的意思,說得簡單點,就是炒魚肝。禿肺這類菜餚在江南一帶較為普遍,姑蘇名饌「䰾肺湯」,也是此類菜餚。

美食原料

青魚肝,青蒜絲,蔥段,薑末,紹酒,醬油,白糖,味精,米醋,水澱粉,芝麻油,熟豬油。

做法

1.取青魚的魚肝兩葉,撕去肝旁的兩條黑線,洗淨,瀝去水分,一切兩半,大的可切三四塊,勿切得過小。

2.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倒出,再下熟豬油,燒到七成熱時,下入蔥段爆出香味,再下魚肝,將鍋晃轉兩次,把魚肝攤在鍋底煎兩秒鐘,再顛翻一下。

3. 再烹入黃酒,加蓋燜3~4 秒鐘,加入姜塊、醬油、白糖、米醋、肉清湯100毫升、筍片,燒制。

4. 待燒開後,端到小火上燒3 分鐘左右,見魚肝已熟時,如湯內油質過多可用鐵勺潷出,再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裝盤,撒上青蒜絲即成。

美食特色

色澤金黃,口味鮮美,肥而不膩。

營養價值

青魚中除含有19.5%蛋白質、5、2%脂肪外,還有鈣、磷、鐵、B1、B2和微量元素鋅,成人每日需鋅12-16克,青少年時期的需要量則相應增多。鋅是酶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腦下垂與之密切相關。人體鋅的含量僅占十萬分之三,但一旦出現不足,往往會使嗅覺減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種指數)」減低。此外,還會出現生長高度不足、創傷難以癒合等病變

1、青魚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外,還含豐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魚肉中富含核酸,這是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核酸食品可延緩衰老,輔助疾病的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