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青水中蒲三首 韓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青水中蒲三首
圖片來自搜狐網

青青水中蒲三首是一組五言古詩,這三首詩意在表達眷戀相思之情,卻不直寫,而是用反襯法,寫妻子對遠遊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一首是遠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是相思悽苦,意思層層加深。

原文

韓愈〔唐代〕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

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

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譯文

水中生長着青青的菖蒲,水下面一雙魚兒在遊玩嬉戲。

如今你要遠行到隴州去,誰與我在一起?


水中生長着青青的菖蒲,它一直就在這水中安居。

寄語悠悠飄蕩的浮萍草,你能時刻相隨,我卻不能如浮萍般相隨君去。


水中生長着青青的菖蒲,葉子短小無法伸出水。

婦人常年難走出堂屋外,出行的人與我相隔千萬里。

創作背景

   這三首樂府詩是具有同一主題的組詩——思婦之歌,是韓愈青年時代的作品,寫於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是為寄其妻盧氏而作。清人陳沆《詩比興箋》說是「寄內而代為內人懷己之詞。」

賞析

  第一首詩寫送別情景。詩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興,襯托離思的氛圍,又以蒲草下有一雙魚兒作比興,以反襯思婦的孤獨。魚兒成雙作對,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而詩中女主人公卻要與夫君分離。她觸景生情,不禁依依不捨,深情地說:您如今要上隴州去,誰跟我在一起呢?語意真率、樸素,是民歌格調。短短四句詩,上下兩聯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風光明麗,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邊景色;而「君今上隴去」,卻是偏遠荒涼的西北邊境。從情調上看,「下有一雙魚」,顯得非常歡愉而寫意;而「我在與誰居」,又見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離情,詩人以不同方式作反覆迴環的表現。開始兩句詩是比,以蒲草「長在水中居」象徵女主人公長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隨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水漂流的浮萍來反襯,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隨。所以,思婦寄語浮萍,無限感慨。

  第三首主題相同,一唱三嘆,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這兩句詩有興有比。用蒲草的短葉不出水,比喻思婦不能出門相隨夫君。「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在空間上距離那麼遙遠,女主人公孤單單的形象也就顯現出來,而其內心的悽苦也可想而知。詩中沒有表示相思之語,而思夫之情自見。

  這三首詩在體裁上屬於「代內人答體」,表達了女主人公對遠遊丈夫的思念之情。三首詩是一脈貫通,相互聯繫的「三部曲」。第一首,行子剛剛出門離家,思婦只提出「我在與誰居」的問題,其離情別緒尚處在發展的起點上。第二首,行子遠去,思婦為相思所苦,發出「相隨我不如」的嘆息。離愁比以前濃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內心的孤淒感受隨着行子「在萬里」而與日俱增,一層深一層,全詩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餘韻無窮。

簡析

  《青青水中蒲三首》是一組五言古詩,這三首詩意在表達眷戀相思之情,卻不直寫,而是用反襯法,寫妻子對遠遊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一首是遠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是相思悽苦,意思層層加深。這組詩全以」青青水中蒲「起興,處處以妻子語出,代內人抒情,情感細膩,風格別致,色調明快,淳樸得如同民歌一般。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一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稱「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 ,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中國唐朝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