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工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銅工藝戰國銅尊盤,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尊是盛酒器,盤是盛水器,出土時尊置於盤中。青銅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合金,它遠比紅銅堅硬,同時鑄造、鍛打性能優良。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成熟和繁榮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最富有禮制色彩的製品。秦漢以前的青銅器,可分為用於國家和宗室大典的禮器、一般日用器皿和陪葬用的明器三大宗。除了專門為王公貴族死後陪葬的明器外,其它青銅器按照使用功能,又可以分為兵器、樂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具和車馬飾物等。[1]
刀、斧、鉞、戈等兵器是當時青銅器中的大宗。編鐘、鎛等是青銅樂器的典型代表,屬於禮器範疇,大多鑄造精美。鼎、鬲等是從原始炊具中發展出的蒸煮用具,後來成為貴族、諸侯王和天子祭祀、宴飲中盛放整隻牛、羊、豬及禽類的大型禮器。這類禮器在使用上有着嚴格的規定,如天子禮儀場合使用九鼎八簋(簋是一種食器),王公使用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總之是根據爵位的高低依次增減,同時器型的大小和重量等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青銅酒器的種類最多,這可能與殷商人嗜酒有關。最早出現的酒器是以爵和觚為核心的器物群,包括觶、尊、卣、壺、觥、罍、盉、瓿和方彝等。不少尊、卣還被鑄成鳥獸等動物形象。
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是發現於甘肅省東鄉縣林家的小銅刀和永登縣蔣家坪的殘斷小銅刀,製造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300年之間。至於黃銅殘片的發現,則在陝西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時間約為公元前4600年左右。在更遲一些的龍山文化時期,中國進入銅石並用時代,此時人們已能製作青銅的容器。[2]
因為青銅是銅(紅銅)與錫或鉛的合金,與紅銅相比,熔點有所降低,而硬度增強。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4.7倍。同時,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體積略有增大,所以青銅鑄件填充性好,氣孔少,具有較高的鑄造性能。
製作青銅器,要經過採礦、冶煉、澆鑄、修整等幾個階段。澆鑄之前,要先依器物的形態輪廓製成鑄型——范(模具)。青銅器早期採用簡單的單范,較複雜的則用上下兩塊范合范澆鑄,可鑄出扁體的雙面造型的物品。如果要製作有容積的立體造型,就必須使用多塊范,而且還要裝有內模,這需要掌握更精湛的技藝。青銅器的紋飾先刻在范母上,然後翻成泥范,再合范鑄器。
由上述青銅器鑄造工藝技術的發展演變來看,青銅工藝經歷了由單范到合范,再發展為多塊合范的過程。製作青銅容器必須掌握多塊合范的工藝,所以青銅容器的出現,標誌着青銅冶鑄技術步入了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