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藤書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藤書屋是一處具有園林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前觀巷大乘弄10號,屬於中國明代傑出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徐渭的故居。《山陰縣新志》載:「青藤書屋,前明徐渭故宅」。青藤書屋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紹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05月,青藤書屋和徐渭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歷史沿革

青藤書屋,原先稱「榴花書屋」。嘉慶重修《山陰縣誌》卷二十八載: 「榴花書尾,在大雲坊大乘庵之東,徐渭降生處。」榴花書屋的主人,就是徐渭的父親徐鍵。屋前有池,方不盈丈,不涸不溢,號稱「天池』,旁有大安石榴樹,書屋因此得名。池邊青藤一株,為徐渭手檀,枝幹蟠曲不如虬松覆蓋方池。池的周圍有石欄,造作古樸。

近北橫臥平橋,下以方柱承托,柱上刻「砥柱中流」,橋上建書屋,構柱上刻楹聯: 「一池金玉如如化,滿眼青黃色色真」,背刻「自在岩」。這些都是徐謂的手書。 徐謂二十歲考中秀才,入贅潘克敬家,從此離開了榴花書屋。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徐渭的長兄徐淮故世,榴花書屋也出賣了。幸虧明末崇禎六年(1633年)山陰進士金蘭發起保護,在大雲坊建碑,上刻「徐文長先生故里」,並以書屋為學舍,授徒講學。崇禎末年,陳洪綬從諸暨遷居徐洞故宅,手書「青藤書屋」匾,從此,「榴花書屋』易名為「青藤書屋」。

明朝滅亡,在紹興的魯王政權失敗,陳洪綬移居城南薄塢,削髮為僧。青藤書屋盪為荒煙蔓草。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勝吉從潘姓那裡購得青藤書屋,重新修葺,妥加保護。黃宗羲為此寫過《青藤行》,詩由云:「斯世乃忍棄文長,文長不忍一藤棄。吾友勝吉加護持,還見文長如昔比I」乾隆,嘉慶年間,陳無波從施氏處購買青藤書屋,進行擴建和重修,把青藤書屋分為八景:天池,漱藤阿,自在岩,孕山樓、渾如舟、酬字堂,櫻桃館、柿葉居,還請錢大聽和鄭板橋題匾,阮元撰寫《陳氏重修青藤書屋記》刻於石上,嵌於壁間。陳氏一片熱心,只可惜把原貌改變了,也不符文長當年身世。

一九六七年,青藤書屋被毀,只留卞破屋殘壁,凋零古樹。一九八O年,紹興縣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青藤書屋,清理天池,復原石欄,補植青藤,挖出水並,重修楹聯,修建書屋,整治小園,完全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維修的原則,恢復了青藤書屋本來的面貌。 青藤書屋歷經四百多年歷史,幾經變遷,雖一度荒蕪,但方池,石欄,題刻,青藤,楹聯,徐渭親筆所題「一塵不到」匾,陳洪綬書寫的「青藤書屋」匾,都保存了下來。書屋三間,單披平房,陰陽台瓦,青磚鋪地,雖經後人改建,部分構件還是原物,後面是內室,與書屋僅一牆之隔,實際上同——梁架。屋時為小園,古樹蔽日,修竹婆娑,假山數塊,卵石小徑,還有桂、梅、石榴、芭蕉,雖非奇花異石,倒也清幽不俗,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

徐渭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後改文長,號天池、青藤、田水月等,他一生連應八次鄉試,都因不拘禮法而失敗,由於徐渭剛正不阿,不喜結交權貴,遭遇坎坷不平,最後貧困潦倒而死。徐渭就是徐文長,他是明朝最偉大的文學家。如果徐文長活在今天,那麼他大概可以跟啟功比書法,跟黃永玉比繪畫,跟余光中比做詩,跟高行健比戲劇,跟余秋雨比散文……在王維和蘇軾之後,這樣的全能型選手實屬不世之才。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徐渭詩曰:「吾年十歲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寫圖寫藤壽吾壽,他年吾古不朽藤。

徐文長一生坎坷,非一般落魄文人可比,其才,亦非一般人所能評說。

「齊白石說「青藤(即徐渭)、雪個(即朱耷)、大滌子(即原濟)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鄭板橋的「青藤門下走狗」的刻印,那可不是玩笑之詞。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青雲譜隨想》中說,「世界上沒有其他可能會如此折服本也不無孤傲的鄭板橋和齊白石,除了以筆墨做媒介的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強力誘惑。為了朝拜一種真正值得朝拜的藝術生命,鄭、齊兩位連折辱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了」。

可徐謂不為世所容,為人所識,近於瘋狂,幾次自殺,說他是東方的百年凡高的確有幾分相類。他一個人生活在自已的精神世界中,以自已的作品與世界溝通和展示,生活是不幸的,精神是自由的。或許每一個優秀的生命,一個曠世之才都是寂寞的,在世人眼中的結局亦是悲慘的吧。

徐渭自謂「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後人對他的書畫評價最高。在繪畫方面,他反對擬古,注意寫意,大膽創新。所作潑墨花卉,淋漓瀟灑,別具一格。雖自稱「不求形似求生韻」,但實際上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成為青藤畫派的始祖。史叔考,陳洪緩,鄭板橋,趙為叔,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都受他的影響。鄭板橋刻一印云:「青藤門下牛馬走鄭燮」。齊白石自稱:「青藤,雪簡是吾師」。他的書法,蒼勁中婁媚欲山,結體茂密,富有魄力和氣勢,卓然自成一家。《南詞敘錄》和《四聲猿》,是他對戲曲作出的貢獻。在文學方面,他的作品傳到晚清,對於開闢趨向反映現實的道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徐渭以教書,當幕友和賣詩文書畫為生,也曾參加過抗倭戰爭和反嚴嵩的鬥爭。但性情耿介,落落艱合,不為時人所重。他受迫成狂,坐牢七年,九次自殺,貧病殘年,十分悲慘.在《葡萄》畫軸中自題云:「半生落魄巳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他的遺著也曾遭清政府的壓制,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時,列為禁銷的書目。 但是,徐渭的藝術成果並沒有被淹沒。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辭去吳縣令,到紹興去拜訪同年陶望齡的時候,偶然讀到徐渭的遺作,便驚呼奇絕。由於袁宏道的推崇,陶望齡,商浚和陳汝元等盡力搜集徐渭的遺稿,出版了《徐文長三集》。接着,又有杭州鍾人傑刻印《徐文長全集》,張岱刻印《徐文長佚稿》。他的其他作品亦相繼問世。隨着名氣的不斷擴大,故居——一青藤書屋開始被人們所重視。

青藤書屋

青藤書屋原名榴花書屋,位於 紹興市越城區大乘弄10號,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徐渭的故居。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後人對他的書畫評價最高,是中國繪畫史上大寫意畫派成熟期的代表,被尊為青藤畫派始祖。明袁宏道譽其為「光芒夜半驚鬼神」的「曠世奇才」。

現今青藤書屋占地400平方米,以三間平屋為主體建築,書屋坐北朝南,一排花格長窗依於青石窗檻上,屋子正中高掛着徐渭的畫像、《青藤書屋圖》對聯及陳洪綬手書「青藤書屋」匾,南窗上方懸掛着徐渭手書「一塵不倒」木匾及「未必玄關別名教,須知書戶孕江山」對聯,下方長桌椅列文房四寶,東西兩壁分別嵌有《陳氏重修青藤書屋記》及《天池山人自提五十歲小像》,書屋之後現闢為徐渭文物陳列室;書屋之東有一小園,園內種植徐渭生前所喜芭蕉、石榴、葡萄等植物,書屋之南有一小園洞門,裡面有徐渭手植青藤一棵及一方盈池(稱天池),園門上刻有徐渭手書「天漢分源」四字。如今,青藤書屋是紹興僅有一處具有明代文人園林特色的民居。 2006年05月25日,青藤書屋和徐渭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房子一律是粉牆黛瓦,整齊乾淨,牆高近一丈卻幽靜古樸,在一條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子深處就是青藤書屋了。青藤書屋的烏漆大門內有個小小的園林,竹子在風中搖曳,邊上的小草也綻放着點點紅花;還有翠綠的芭蕉伸展着寬大的葉片,葡萄架上半黃半綠的葉子,小徑兩側如絲的蘭草,屋角那棵纏繞的老藤。

青藤書屋在一條深巷盡頭,小巷很深,很窄,青瓦青牆,牆內幾枝綠樹伸出牆頭來迎客,一對黑色的台門,門口的寫着「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青藤書屋」。 走進書屋,一條小圓石鋪就的小路伸向前方,路邊幾枝蕭竹吐翠,一株石榴花吐艷,匍萄樹纏藤。路的盡頭,就是徐謂的書屋了。

書屋右面有一個圓洞門,門外是一口古井,門內是一方小池,池兩岸有兩株古樹,一株臘梅,還有一株青藤。據說因為徐渭愛青藤,所以這裡就叫青藤書屋。因為叫青藤書屋就不能沒有青藤啊,所以就種上了一棵,這棵青藤卻也和徐渭一樣命運多變,據說原來的青藤被雷電打成了兩半,一半死了一半還在,留下的一半也沒有逃過,在文革的時候連根被拔了。現今能看到的是後來移上來的。

小池裡養着幾尾紅錦魚,池上正是兩扇窗,窗邊放着徐的書桌,徐渭常在這裡寫詩做畫寫劇本,累的時候就推開花格窗,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徐渭很自得,池上窗旁就是有一副對聯「一池金玉如如化,滿眼青黃色色其。」,池中間有一塊小石柱抵住窗台,石柱上刻着「砥柱中流」。「流」字早又被歲月風化不可見了,這裡不難看出徐渭的清高和孤傲了。

青藤書屋占地460平方米,坐西朝東,三開間,分前後兩室。書屋前有天池和青藤,東首為一竹園,有自在岩、天漢分源等景。書屋範圍不大,但精緻、幽雅,是紹興現存的一處具有文人園林特色的建築。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徐渭病逝,安葬於紹興縣蘭亭鎮裡木柵村姜婆山東北麓的徐氏家屬墓地。徐渭墓坐西南朝東北,附近還有其父母、兄嫂墓。

旅遊信息

交通

地址:紹興市前觀巷大乘弄10號

門票:5元

交通:火車站乘2、4路車或旅遊觀光巴士東線到魯迅路口下車,步行200米。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2020年2月19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醫務工作者只要憑有效證件即身份證+醫師證、護士證等醫護工作相關證件,就可享受門票免費政策。[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