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草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草灣

作品名稱 《青草灣》

作 者 張吉宙

出 版 社青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01月

《青草灣》(張吉宙著長篇兒童小說)本書是2016年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入選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名單。

推薦

入選《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名單。

2016年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

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得主曹文軒傾情推薦!

一隻蘆花雞牽引而出的詩意童年,一汪青草灣滋養而生的成長畫卷。

內容

少年東方的童年乾淨、澄澈。慈愛的姥姥,親密的夥伴,心愛的蘆花雞和靜謐的青草灣,為他的成長着上了純美的底色。細細聆聽,在老蘆花咕咕的呼喚聲中,在小蘆花嚶嚶的喧鬧聲中,縈繞着的是一份逐漸遠去的鄉村風情,和一種溫暖心靈的生命關懷。這段簡單的童年故事,不僅關於一個少年,關於一隻蘆花雞,更關於成長中那些看似輕盈的瞬間背後,隱藏着的深刻與美麗,苦難與詩意。

作者

張吉宙,一個兒童文學作家,一個閱讀推廣專家,一個兒童文學閱讀的「點燈人」,一個孩子們眼中的「大男孩」。「青山不老,為雪白頭。」他將全部的愛留給了孩子。「江湖夜雨十年燈」,他以詩化的文字,純美的故事,繪就了一幅幅成長的畫卷。他最喜歡干一件事:孩子,我想和你談談。《青草灣》便是他對無限童年的詩意敘說。

一灣碧水,芳草萋萋。童年,像一隻小船,彎在那裡。你是成人,那條小船上承載着你的歡樂;你是孩子,那條小船上承載着你的成長。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籬笆牆上的紅蜻蜓》、《青草灣》、《燕明刀》,短篇小說《靜靜的雪夜》、《一蓑煙雨任平生》、《江湖夜雨》等。

鑑賞

張吉宙該坐下來為孩子們寫點東西了。他是個高手,寫一手好文章。他終於動手了,同時捧出兩部長篇兒童小說:《青草灣》《燕明刀》。它們獨立成書,卻又彼此相連,相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堪稱姊妹篇。

小說是回憶。張吉宙似乎對「小說」這個概念發起了一次衝決,打破了小說與散文的界限,以一種獨特新穎的藝術手法,散淡的結構,詩化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撼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農村,生長於遼闊的原野,帶着泥土的芬芳和質樸的生活氣息。

張吉宙有個觀點:小說分兩種,一種是講故事的,一種是談生活的。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個觀點。單單從這兩部小說就可以看出,他一邊跟你談生活,一邊為你講故事,居然將這兩件事處理得恰到好處。這種敘事方式和藝術表現形式,反倒使小說顯得更加端莊,更加厚重,更加深刻,更加真誠。這是這兩部作品的優秀品質。

在正式談張吉宙的作品之前,先談談他這個人。他不僅是一個極富才華的作家,還是一個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被譽為「兒童文學閱讀的點燈人」。文學創作與閱讀推廣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卻有許多相通之處,二者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是文學的使命。閱讀推廣又是對這一使命的接力。當然,我指的是可靠的閱讀推廣,可靠的條件之一就是,這個閱讀推廣人必須是一個有文學原則的人。張吉宙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這個原則下,這些年經他推廣的書並不多,不過幾十本,這真是一個問題。他說過: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我實在讀不到幾本好書,我拿什麼推薦給孩子?

我很理解他的苦衷,當我們用天下最優美的語言去讚美書、用極大的熱情去閱讀書的時候,我們同時卻要面對泛濫成災的、無意義的、劣質的、蠱惑人心的,使人變得無知、愚昧的,甚至使人變得邪惡的書。它們幾乎與那些優美的圖書一樣多,甚至還要多,它們像混濁的河流湧向河床,淹沒了我們。問題就在於,它們也是書,有時甚至比書還像書,我們為什麼說它們不是書?事情的複雜性,一下子使我們陷入了似乎不可能走出的泥淖。

正因為張吉宙是一個有文學原則的人,所以,我們看到的他的這兩部小說,直達文學的三個維度:道義、審美、悲憫情懷。文學無須鑑定,它就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存在於我們的情感中,存在於由閱讀而形成的共同的體驗之中。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須具備這三個維度。

這兩部小說是寫童年生活的,這是一個常見的題材,也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如何敘述童年,是一個文學命題。對此,張吉宙很有底氣,他從小在農村長大,村落、炊煙、雞鳴犬吠,田野、河流、鄉間小路,這一切,無不構成記憶深處的美麗,煥發着生命的光彩。因此,你看到的這兩部小說寫得如此地道,生活氣息如此濃郁,文學表現力如此強大,是有道理的。

可以看出,張吉宙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他描寫的不是苦難,卻勝似苦難。這兩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同一個孩子,他的名字叫東方,一個很有想法、很有主見、很有愛心的男孩。他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男孩,自然比今天的孩子多了一份特質,一份堅韌,一份勇氣,一份擔當,一份面對苦難時所表現出的優雅風度。我甚至想,這個孩子是當時中國農村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個人物形象是有代表性的,相信很多人能從他的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在《青草灣》裡面,東方與家裡養的下蛋的老母雞相依為命,感情深厚。老母雞的一舉一動,七災八難,牽動着東方的每一根神經,牽動着他的快樂、他的憂傷、他的追尋、他的夢想。由此發生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以及人性最美的底色。

燕明刀》講述的是東方和一把刀幣的故事。他意外地得到一把戰國刀幣,由此對考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索的腳步叩響這片古老的土地。他在遙望歷史,更在直面現實。一把小小的刀幣,從歷史的深處走出來,直抵人的精神世界,引發了大人之間、大人與孩子之間令人唏噓的故事,使心靈發生了蛻變。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鄉村少年的心靈成長史。

兩部作品的選材都是小事件,一隻老母雞,一把刀幣,看上去「輕」,卻有着自己的「重」。這也正體現了兒童文學的屬性。體察童心,何輕何重?這是一個輕重辯證法的問題。難能可貴的是,張吉宙自始至終站在了孩子的立場上,這是一種姿態,兒童文學需要的姿態。

我一直的觀點:兒童文學也是文學,所要遵循的文學原理與成人文學並無標準上的不同。如果一定要說兒童文學有什麼特別之處,這一點倒是可以成為區別於一般文學的地方——兒童文學有它自己的「重」,而這個「重」卻可能在一般人看來是「輕」。張吉宙駕輕就熟地操作這個「輕」,達到了「勺水興波」的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個個故事被他講得風生水起:人物豐滿,不乏人心糾結;情節曲折,不乏跌宕起伏;結構精緻,不乏峰迴路轉;意蘊悠長,於深刻中不乏美麗,於苦難中不乏情意。真可謂聲情並茂,一唱三嘆!細細品味,其中的情趣和韻味,既讓你感受到了語言的韻律之美,又讓你領略了故事的衝擊之力。

這兩部小說充盈着古典之美,散發着迷人的藝術魅力。小說中自然穿插的民間藝人、風箏、快板、鞦韆、泥老虎、戲曲、風物節令、物候時序,以及字裡行間鑲嵌的童謠、兒歌、典故、詩詞、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就像散落在草叢裡的小花、綴滿天空的星星,與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相得益彰,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優美的文學意象更是隨處可見:月光、丁香樹、竹簫、桃花、螢火蟲、雪,等等。這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這些優美的文學意象與故事相互滲透,情景交融,意蘊豐滿,氣韻生動,充滿美學意味。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小說藝術,在兒童文學這裡更是罕見。

小說中閃爍的燈火,使人迷戀。裡面出現了兩盞燈,螢火燈和豆面燈。搖曳的燈火,照亮了整個世界。

《青草灣》里有個章節,夏夜,孩子們去槐樹林裡捉知了猴,他們用自己做的螢火燈,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回家的路。《燕明刀》里有個章節,過正月十五,按當地風俗,家家戶戶要做豆面燈,儀式也便由此開始了。送燈,守燈,猜燈花……一盞盞燈,不僅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人的內心世界。那些送燈、守燈和猜燈花的孩子,在尋找光明與溫暖的同時,讓自己也成為一盞燈火。

還有一種儀式:甘福引領一幫孩子,坐在丁香樹下,講故事,背唐詩,讀書。甘福是個大人,是個追求美的人,他清雅脫俗,在小說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屬於農村裡的文化人,是中國農村里「文化人」的化身。我很喜歡他做的這件事,很喜歡這樣的場景。我在談閱讀時說過:人類是不能沒有儀式感的,儀式感純潔和聖化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那些玩世不恭、只知遊戲的輕薄與淺薄的時代,有了一份嚴肅、一份崇高。閱讀也需要儀式感,那就是朗讀,這在一個發達國家是一種日常行為,卻又是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四五人,五六人,十幾人,上百人坐下來,然後聽一個或幾個人朗讀一篇(部)經典作品中的一段,或全文,這是一種多麼優雅的行為。

我常常告訴孩子們,要讀有文脈的書,讀那種打精神底子的書。小孩的閱讀興趣和品味一旦搞壞了,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糾正。目前,中國兒童閱讀觀念跟發達國家的小孩相比,有個嚴重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小孩最早閱讀的都是打精神底子的書,這些書的品格都是大善、大美、大智慧的。

張吉宙的這兩部長篇小說,就是有文脈的書,是可以用來打精神底子的書。希望你們多讀一讀。曹文軒 2016年11月24日上午於北京大學藍旗營

有感

當一個人以孩子般單純而無所希求的目光去觀看,這世界是如此美好:夜空的月輪和星辰很美,小溪、海灘、森林和岩石,山羊和金龜子,花兒與蝴蝶都很美。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於當下,毫無疑慮地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赫爾曼·黑塞[德][1]

參考來源

  1. 讀《青草灣》有感, 簡書網,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