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 曹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
圖片來自搜狐網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是一首抒寫羈旅鄉愁的詞篇。詞的上片寫景,描繪出一幅生動如畫的秋山行旅圖;下片抒情,表達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

原文

曹組〔宋代〕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淒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裡,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譯文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淒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簡析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是一首抒寫羈旅鄉愁的詞篇。詞的上片寫景,描繪出一幅生動如畫的秋山行旅圖;下片抒情,表達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全詞詞語通俗、筆調自然,行文起伏跌宕、曲折有致、構思巧妙,道盡了羈旅遊子思鄉的悵恨之感與漂泊天涯的孤寂之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 。王灼《碧雞漫志》稱曹組「每出長短句,膾炙人口。」他的詞學柳永,以抒寫旅愁鄉思、歌頌京都繁華為主題。這首《青玉案》就是寫他即景而生的心情。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秋山行旅,忽見臨水人家,不覺觸動鄉心。進而感嘆路遠人遙,空自凝望,最後以推想今宵旅宿的淒涼況味作結。寫來峰迴路轉,曲折盡致。

  「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後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於開頭彈出一串歡快的音符,遙映後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路轉陡,疑無地。」行行之際,山路轉陡,幾疑路窮。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於此。「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這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它看似景語,卻包孕着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多麼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它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託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蠱惑,於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已從心底悄悄地萌發了。

  「淒涼只恐鄉心起」,一語領起下片。「淒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範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心」不由己,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這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又有什麼用!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並對「淒涼只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着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處今宵孤館裡,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從揣想着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淒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其寫法頗類似於柳永《雨霖鈴》詞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但意脈並不相同,且境地更見淒清,情懷亦更覺悲苦。「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的夢後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後有一種因果相生的關聯,卻又和諧地組成同一主題的變奏。

  這首詞上片似乎純然寫景,而一一從行旅者眼中見出,便覺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伏下突變的契機。過片承轉十分自然,而神光一注到底;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一結盤空作勢,又復回盼前文,更覺精神飛動,情韻無盡。

曹組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於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係。[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