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所著的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所著的詞)

辛棄疾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着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詞採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着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作品原文

青玉案·元夕(1)

【南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2),更吹落,星如雨(3),寶馬雕車(4)香滿路。鳳簫(5)聲動,玉壺(6)光轉,一夜魚龍舞(7)。

蛾兒雪柳黃金縷(8),笑語盈盈(9)暗香(10)去。眾里尋他(11)千百度(12),驀然(13)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14)處。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韻腳

東風夜放花千樹【shù】,更吹落星如雨【yǔ】。

寶馬雕車香滿路【lù】,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wǔ】。

蛾兒雪柳黃金縷【lǚ】,笑語盈盈暗香去【qù】。

眾里尋他千百度【d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chù】。

大致上韻腳是【u】

詞牌

青玉案:「案」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也有前片第五句不用韻者。上去通押。

字詞注釋

(1)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2)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3)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4)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5)鳳簫:簫的名稱。

(6)玉壺:比喻明月,故繼以「光轉」二字,亦或指燈。

(7)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即舞魚舞龍。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 宋 夏竦《奉和御製上元觀燈》:「魚龍漫衍六街呈,金鎖通宵啟玉京。」

(8)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裡指盛裝的婦女。

(9)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10)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11)他:泛指,當時就包括了「她」

(12)千百度:千百遍。

作品譯文

譯文:入夜一城花燈好像是春風吹開花兒掛滿千枝萬樹,煙火像是被吹落的萬點流星。驅趕寶馬拉着華麗車子香風飄滿一路。鳳簫吹奏的樂曲飄動,與流轉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錯。玉壺的燈光流轉着,此起彼伏的魚龍花燈在飛舞着,美人的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有的插滿蛾兒,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飄着金黃的絲縷,她們面帶微笑,帶着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在眾芳里我千百次尋找她,可都沒找着;突然一回首,那個人卻孤零零地站在、燈火稀稀落落之處。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詞人剛從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臨安所著,當時祖國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鐵蹄的蹂躪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詩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詞作於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國難當頭朝廷只顧偷安,人們也都「笑語盈盈」,有誰在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作者尋找着知音。那個不在「蛾兒雪柳」之眾、卻獨立在燈火闌珊處,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對象。有沒有這個真實的「那人」存在?我們只能猜測,與其說有這個人,不如說這也是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又不肯與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寫照。在這首詞中,詩人寄託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既有「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題臨安邸》)的譴責,又有杜牧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 )的憂慮,更有「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痛苦。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