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水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水鄉全稱青水畲族鄉,三明地區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位於永安東部,南與大田縣桃源鄉毗連,東北鄰槐南鄉,西靠上坪鄉和西洋鎮,北界三明市赤岩坑村。總面積260.7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青水村距城61公里,原為區、公社建制,1987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畲族鄉。[1]

概況

永安市轄鄉。位於市境東部,南接大田縣。常住人口12970人(2010年六普)。轄2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青水村,距市區61千米。景點有青水戲台。

沿革

1955年設青水區,1958年建青水公社,1987年改青水畲族鄉。1996年,面積260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其中畲族0.47萬人,轄青水、黃景山、百芑丘、漈頭、汀海、滄海、三房、槐甫、羅溪、過坑、龍吳、東井、大丘、早安、豐田、爐丘、新村、柯山、谷坪、龍頭、三溪21個行政村。2000年常住人口15176人(五普)。

地理

青水鄉位於東經117°33',北緯26°59'。離永安市區61公里,距建設中的泉三高速公路桃源互通口13公里。1984年設青水鄉,1987年改設青水畲族鄉。全鄉轄21個行政村(其中畲族村7個),63個自然村。總人口1.67萬人,其中畲族人口5600多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3.1%。年均氣溫15.5至16.5度。年均無霜期253天,降雨量1688毫米左右。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境東西寬19.5公里,南北長22公里。平均海拔720米。總面積2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3萬畝,山地面積36.3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3.9萬畝、毛竹4.2萬畝,森林覆蓋率80.3%,森林蓄積量102萬立方米。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有石灰石、白煤、鐵砂、石英石、石墨等十多種礦產。農業主要以煙葉、茶葉、高山無公害蔬菜、食用菌、畜禽養殖為主。有豐富的水資源,已開發水電站17個,總裝機容量12140千瓦。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有永寧橋古戲台、600年歷史的鐘氏祖祠等古建築及開閩王王審知之母"梅花落地"墓、大腔戲、打黑獅、山歌表演等優秀文物古蹟、歷史文化遺產。毗鄰天寶岩國家級自然風景區和國家級民間古建築安貞堡,境內已開發"森林人家"旅遊項目。

全鄉除蘇坑溪沿岸地勢稍低外,全屬高山區。境內高峰突兀,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其中以天寶岩為最高峰海拔1604米。森林面積256253畝,木材蓄積量141萬立方米。有煤、鐵、銅、錳、硫黃、石灰石等礦藏,煤儲量達3000萬噸。全鄉耕地面積22024畝,尤適於種植煙草、茶葉,過坑茶葉年產3250公斤,以味香色濃稱譽。1958年修建通往永安的公路,改善山區交通條件。1989年工農業總產值3349.83萬元,其中工業產值為1531.3萬元。全鄉總人口2829戶,14698人,其中畲族有3255人,占總人口22%。轄21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語言有青水話、永安話、槐南話、客家話等,以講青水話為多。[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