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樓夢(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青樓夢》,清朝.俞達著( 乾隆歧園藏本)原名《綺紅小史》。評者題梁溪瀟湘侍者,即鄒弢。

這是中國清朝的一部小說。《青樓夢》共分為64回,完成於1878年(光緒四年)。

三十六司花仙女耐不住春情蕩漾,下凡到人間,真是世間男兒多大幸事,青樓一曲,傾倒天下,鶯歌燕雨,滿目春光。一粒情丹驅邪掃穢,把一切柔情掃蕩,歸班萬花山,足令讀者神迷神思。《青樓夢》何書也?曰:可憐,可嘆,可敬,可愛書也。

全書圍繞着「情」而寫。

講述金挹香,游花國,護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報親恩,全友誼,敦琴瑟,撫子女,睦親鄰,謝繁華,求道德,做了二十餘年事業。

創作背景

《青樓夢》產生的時代,正是清王朝日趨衰亡的時期。在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下,清王朝是「外面的架子雖也未到,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封建統治已是搖搖欲墜,加之兵燹蜂起,災荒不斷,以致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然而,在物產豐裕、相對穩定的東南地區一帶,統治階級依舊笙歌管簫,奢侈放蕩。於是,在大小城市中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繁華——煙館遍地,娼樓林立,狎妓玩伶,幾成風尚。地處東南一隅的蘇州,「自昔號繁盛,四郊無曠土,人無貴賤,往往皆有常產,以故俗多奮少儉,竟物奢,好遨遊」,其風氣尤甚於其他城市。士大夫常常以風流自命,留連青樓。在這樣特殊的時代氛圍里,才子佳人式卿卿相戀的故事自然而生,為晚清狹邪小說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青樓夢》成書於光緒四年(1878年),題「厘峰慕真山人著,梁溪瀟湘館侍者評」,作者厘峰慕真山人即俞達,評點者梁溪瀟湘館侍者即鄒弢。俞達是蘇州人,仕途失意,有感於吳中風土自古繁華,粉藪脂林不勝故舉,「青樓都貯群芳,個依本是多情種,憑誰人著意評章,願今生錦帳千垂,護遍紅妝」,才創作《青樓夢》,為妓女寫照。

作品鑑賞

民主意識

中國傳統小說中才子佳人式的故事,其男女主人公的階級地位必定是十分般配的:男主人公一定是書宦人家的子弟,才高八斗,貌比潘安,一朝赴試,狀元加身;女主人公則必是獨處深閨的相府嬌娃,天生麗質,才情高韜,一個白衣秀士是斷斷配不上佳人的。《青樓夢》卻打破了這樣的模式。金挹香的家道只是小康,儘管中過秋魁,卻沒有嘗到狀元的滋味,他做的官也是用錢捐來的。而所謂的「佳人」,卻是一群混跡青樓而被時人睥睨的賣笑女子,應該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反差,而《青樓夢》卻以自然、客觀而現實的態度描繪了這個社會現象,並沒有因為女主人公的身份而作肆意的惡謔和誣衊,而是以平等的態度刻畫人物形象,凸現人物的性格和氣質。因此,透過籠罩在這部狹邪小說中的種種霧障來看,小說內部深藏着某種民主意識。這種民主意識是作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作品中的折射。作者家道原本殷實,然「中年淪落蘇台,窮愁多故,以疏財好友,家日窘而境日艱」(鄒弢《三借廬剩稿》),一生偃騫,頗不得志,但生性浪漫,好作冶遊,曾結識了眾多的歌妓舞女,並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芳魂地下曾知否?踏遍斜陽我獨來」(《遨遊真娘墓》),而且「以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經過若干周折,便即團圓……」(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這種「理想化」的寫法,使作者的怨悱情緒得到渲泄,士大夫傾斜的心靈取得平衡,因而,作者在描摹她們的形象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帶着一種抒情與讚美的色彩。所以,《青樓夢》中作者對妓女的態度就決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施捨或悲天憫人式的廉價同情。 在這種民主意識的貫通下,《青樓夢》中的妓女形象一個個都是聰慧美麗,博學多才。她們吟詩作賦,弄簫彈箏。儘管她們淪落風塵,但她們並沒有被世俗的塵垢所玷污,保持着她們率真天然的性情。金挹香之所以喜歡與她們朝夕相處在一起,摒除他作為才子式的「花國領袖」的護花之意外,對她們這種處污泥而不染的率真之情十分賞識,而這也正是他與眾妓女的情感契合點。他有時還要站出來護衛她們這種性情,生怕她們被世俗的銅臭味所薰染。第四十四回妓女碧珠因與粗鄙士井的歡會而使才子大為振怒,指責她不應該降低身份去接受此等「蠢物」的狎弄,試圖保持她性情的率真和人格的獨立。 從歷代妓女制度的沿革過程來看,妓女制度的產生有着極深刻的社會和經濟根源,貧苦階層的妻女所以賣身青樓,是由統治階級的腐敗黑暗和動盪不安的社會局面造成的,所以該譴責怒詈的,應是那些「逼良為娟」的社會惡勢力,而不應該把罪惡歸咎到無辜的妓女身上。絕大多數的妓女是善良的,她們雖然身操賤業,但她們保持着自己真實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她們與普通人一樣,有對理想的企望和對愛情的摯烈追求,甚至為了美好的感情不惜以身殉情。在文學史上,小說家們飽含對妓女的同情,塑造了許多真切感人的妓女形象,如唐傳奇中的李娃、霍小玉、紅拂妓,宋代的蘇小小,元曲中的關盼盼,明代的杜十娘、馮小青到清際的董小宛等。《青樓夢》中對眾妓女形象的刻畫,無疑是繼承了文學史上對妓女性靈與人格完善的禮讚精神,以飽蘸情感的筆墨,傾注了對妓女深切的同情與愛憐。

藝術特色

《青樓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藝術特點:①結構嚴謹統一。整部小說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第一回到第三十九回,着重描寫金挹香與三十六美的詩酒流連的風流生活;第二部分從第四十回到第五十三回,敘寫眾美的紛紛從良而風流雲散,引出金挹香與眾美的情感糾結;第三部分從五十四回到結尾,寫金抱香功成名就,最後出道慕真的過程。在古代小說中,它屬於常見的線式結構。而且全書以詞起,以詩結,以一夢作楔子,引出了男主人公金挹香,又以金挹香的生涯為主線,一一帶出其三好友和眾妓女。全書人物眾多,事件龐雜,但卻繁而不亂,首尾關照,形成了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②語言優美傳神。書中敘述描寫生動感人,修飾比喻形象逼真,詩詞曲令多不勝舉,其中不乏佳作。③藝術手法多樣。全書以傳統的外形白描為主,又注意了人物的心理剖析。敘述過程中,既有直敘,又有曲筆,而且巧妙地應用了誤會法和巧合法。

創作局限

一方面,《青樓夢》的人物形象塑造,顯得蒼白無力。不惟是與主人公密切相關的幾個重要人物形象模糊,就是主人公金挹香的性格特徵也十分單薄。這是因為,作者不是以藝術創造規律去構造人物,而是以他根深帶固的儒家道德教化功能來衡量人物。人物形象只是作者進行說教的傳奇筒,作者試圖把主人公塑造成至善至美的讀書人典型,因此,他把儒士在實現人生過程中的許多理想和希望的桂冠都生硬地堆砌到人物的頭上,把他幻化的理想人物外化成一個形象的人物類型。這種臆測式的想當然的人物創作方法,必然使人物失卻生活的根基,顯得虛假可笑。在展開人物的形象寫照時也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在三十回以後,人物的趨向日漸明朗,而小說卻急欲收場。因之對人物之間產生的思想和活動只是匆匆帶過。金挹香每作別一個妓女,不外是悲傷、哭泣,而沒有描寫出產生這種情感的區別和不同來,更沒有細緻地展示、刻畫人物的心理波瀾,使人讀來有乏珠、雷同之感。 另一方面,《青樓夢》在結構描寫方法上處處摹仿《紅樓夢》,但是從根本上缺少《紅樓夢》所具有的深刻的社會批判意識、博大的民主自由精神和嶄新的時代愛情觀念,在藝術上也缺少《紅樓夢》「追蹤攝跡」的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和迷人的藝術感染力量。從作者對封建制度嗜痂逐臭式的衛護態度來看,《青樓夢》只不過是封建社會末世時期沒落士大夫虛弱可憐的心理補償,不能也不可能提供真善美的藝術魅力,更不可能給人們提供一種永久的審美洗禮。

作者簡介

俞達[(公元?年至一八八四年)一名宗駿。生年不詳,卒於清德宗光緒十年。與鄒弢為患難交。中年頗作冶遊。後欲潛隱,而世事牽纏,遽難擺脫。光緒十年初夏,以風疾暴亡。達著有《青樓夢》六十四回,寫吳中娼女,以慧限識英雄於未遇之時,以嘲公卿大夫之盲目。所著尚有《醉紅軒筆話》、《吳門百艷圖》、《醉紅軒詩稿》、《花間棒》、《吳中考古錄》及《閒鷗集》等。

內容預覽

  詞曰:   窩是銷金,人來似玉,笙歌競奏山塘。璧月瓊樓,盡教遣此風光。卻憐絲竹當年盛,忽兵戈、變起倉皇。恨難禁,怨煞王孫,惱煞吳娘。而今再睹昇平宇,聚鴛鴦小隊,脂粉成行。依舊繁華,青樓都貯群芳。個儂本是多情種,憑誰人一著意評章。願今生,錦帳千重,護遍紅妝。   慕真山人曰:這首詞是專說吳中風土,自古繁華,粉藪脂林,不能枚舉,雖經亂離之後,而章台種柳,深巷栽花,仍不改風流景象。吾少也賤,恨未能遍歷歌簇,追隨舞席,帷是夙負痴情,於情字中時加兢惕。但近來有種豪華子弟,好色濫淫,恃驕夸富,非艷說人家閨閫,即鋪張自己風流,妄詡多情,其實未知「情」字真解。不知人之有情,非歷幾千百年日月之精華,山川之秀氣,鬼神之契合,奇花異草,瑞鳥祥雲,禎符有兆,方能生出這痴男痴女,生可以死,死可以 …… [1]

參考文獻